
枣庄市聚焦评标关键环节和工程建设项目重点领域,积极推行“暗标盲评”新模式,加强流程再造,强化技术赋能,形成监督闭环,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暗标盲评,即借鉴考试阅卷制度,依托“暗标盲评”电子评标系统,在技术标评审中屏蔽投标人信息,随机排列评审文件顺序,评标专家在不知道投标人是谁的情况下进行“盲评”,有效杜绝“熟人效应”“人情分”对评标环节的影响。
一、贯通评标全过程,加强流程再造。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住建、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研究提出暗标盲评适用范围,明确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内容和交易流程。一是在项目登记阶段,明确将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类项目纳入实施“暗标盲评”模式范围,并在招标公告中明确告知暗标评审要求。二是在招标、投标阶段,招标人依据暗标项目招标文件范本编制招标文件,设置暗标评审办法,按程序推送发布;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暗标格式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并提交响应。三是在评标阶段,评标系统告知专家评审流程,并将投标技术标部分随机编号,由系统进行技术标暗标清标,符合暗标格式要求的文件由专家进行技术标详细评审。四是在评标结束后,收集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在简化评标环节、改进评标流程、降低评审成本等方面强化措施,确保“暗标盲评”模式落地见效。目前,全市实施“暗标盲评”项目284个,达到了房屋和市政工程施工类项目100%全覆盖,有效降低了围标串标行为发生,评标活动更加专业公正。
二、聚焦防范风险点,强化技术赋能。瞄准评标中可能存在的“明标印象分”“熟人”专家串通等风险因素,通过屏蔽投标人信息、随机排序评审文件等一系列措施,切断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之间产生串通的可能性。一是屏蔽投标人信息。在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类项目实现100%电子化评标的基础上,将投标文件技术标中投标人身份标识信息自动屏蔽,最大程度保证评标专家基于企业实力和产品服务等客观情况评审和比较,确保评标的独立性、公正性。二是自动统一暗标格式。依据投标文件编制规范,明确投标文件字体、字号、图表等标准格式,系统自动检测并进行格式化处理,防止评标专家与投标人串通暗示,作出倾向性评审打分。三是随机排序评审文件。将转化为暗标的投标文件进行随机排序呈现给专家,实现同室不同标、同标不同序,评标完成后系统自动汇总结果,规避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对照”打分、相互串通的可能性。四是全流程电子化监控。对评标全过程设置监控摄像,同一项目的不同评标专家动态实时传输至评标监督室并集成显示,连同评审音视频资料自动生成电子档案,交互共享至省、市云智监管平台保存备查,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
三、围绕提升满意度,形成监督闭环。坚持“一盘棋”思维,建立健全“暗标盲评”常态化监管机制,发挥各类主体作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落实招标人代表“双监管”。紧盯招标人代表高风险群体,加强选派监管和现场监管,督促其依纪依规从严履职,廉洁规范开展评标工作。制定《招标人代表“两应当、两严禁”行为规范》,严格约束招标人代表行为。二是加强评标现场监督人员“再监督”。进一步明确行政监督部门开评标现场职责分工,评标现场监督人员工作规程,从选派条件、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考评管理等全面加强现场监督人员的“再监督”。三是常态化接受社会监督。先后召开市场主体座谈会4场,征集各类意见建议13条,涉及系统升级完善7条、优化服务流程6条,均已整改完成。开展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一标一评,收集评标互评表155张,各方好评率达到100%。四是开展“评后回访”活动。通过对54个采取“暗标盲评”的项目进行回访,72家投标企业对评标结果均表示无异议、零投诉,有效发挥了“暗标盲评”模式竞争择优作用,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
下一步,枣庄市将进一步完善“暗标盲评”制度设计,规范操作流程,加大推广应用和宣传引导力度,推动在更多领域提升扩面,优化提升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