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市信用修复工作机制,提高信用主动服务企业能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市发改委探索开展信用修复“全流程帮办”,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一是建立“全流程帮办”工作机制。起草《枣庄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全流程帮办”工作方案》,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监管部门,联合通信运营商,明确“筛选-提示-培训-修复”流程,凝聚工作合力。二是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定期梳理全市受到行政处罚已满最短公示期,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可以申请提前撤销公示的企业名单,并进行分析研判。三是多渠道发出修复提示信息。会同有关部门、三家通信运营商,通过拨打电话、发送公益短信、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及时提醒、通知企业修复信用。四是开展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培训。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修复流程图解、小视频,适时召开培训会,加强与企业沟通,主动告知企业该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公示的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信用修复政策等内容。让企业对自身信用状况有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准确准备修复材料。五是建立修复初审快速办理机制。立足“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初审速度,对于满足初审条件的企业,将初审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同时,对于企业提交的修复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在初审时要逐一致电企业联系人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尽快修复失信信息,降低企业失信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