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鲁南明珠”之称的枣庄市,因煤而兴的历史长达百年。而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发展动力后劲不足成为制约因素。2009年,国务院将该市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成为我国东部唯一被国务院批准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
春燕衔泥垅上飞,笋借春风争作竹。面对2018年山东省全面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这一战略机遇,枣庄市把握发展时机,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迎来了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后劲增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高质量发展全新局面。
枣庄市2018、2019连续两年获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2019年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在中央预算内投资、财政补助方面获得国家倾斜支持;实施城市转型以来,枣庄累计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0.4:47.1:42.5调整为2019年的9.4:43.5:47.1,服务业比重提升4.6个百分点。
装上科技创新“内核”
九成规上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是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性动力。装上科技创新的“内核”,让创新发展活力迸发,枣庄市着力新旧动能转换驱动城市经济快速腾飞。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启动以来,枣庄市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态势不断增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40余家高校院所合力建设平台载体78个,浙大山东工研院11个研究中心全部入驻,孵化引进24家产业化公司,山东省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列入全省首批“双创”共同体,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和墨子科创园、中建材研究院枣庄基地、浙大国家大学枣庄科技园、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或建成运营,山东中科绿碳列入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2019年枣庄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件,是2017年的4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7年增加59家,达到17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5件,是2017年的1.36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枣庄市拥有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46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个。全市90%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产业转型赋能
六大产业撑起能级提升“四梁八柱”
位于枣庄的兖矿鲁南化肥厂原以生产尿素、甲醇等产品为主,因多年来各种沉疴,企业前行之路一度举步维艰。
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作为国企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试验区,兖矿集团通过投资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实施企业债转股、吸收投资主体、承接负债等多种形式,将兖矿鲁南化肥厂的合成氨、甲醇、醋酐、聚甲醛等优良资产,逐步以承债式收购形式进入鲁南化工公司主体运行,盘活了资产,改善了负债结构,实现了企业“轻装上阵”转型发展。至2019年底,兖矿鲁南化工总资产已达94.80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40.43%,产品总产能245万吨,年销售收入63.10亿元。
兖矿鲁南化肥厂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实现华丽转身的例子,是枣庄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通过综合施策去产能,2018年枣庄市实际共退出煤炭产能107万吨,2019年退出产能30万吨,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去产能任务。推动火电、建材行业减量减产,严控新增产能。
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工业创新发展,科技嫁接改造、拉长产业链条。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荐10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列入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泰和水处理列入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方向第一批试点示范。
强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截至今年10月份,“双千”工程技改项目入库626个,总投资749.6亿元。加快5G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枣庄市全面完成1500个5G基站建设任务。
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培植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发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瞄准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力促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努力把智能制造打造成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引擎。根据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枣庄市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税收分别增长13%和16%,支撑起城市经济发展能级提升的“四梁八柱”,新旧动能转换成效凸显。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让“放管服”引领能效提升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枣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聚力“改革赋能促转型”,推动“9+2”改革攻坚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做法——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稳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强力推进开发区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根据实践,枣庄摸索出一条以改革引领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制发了《枣庄市深化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枣办理·一网办”社会治理品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建成启用新的市民服务中心,开辟“一站式”通道,所有政策集中到政务服务窗口,推行“不见面”在线办理,1276项政务服务可掌上申办。推进流程再造,全面推行“一章审批”“一链办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共梳理“一次办好”事项1100项,“零跑腿”事项390项,78个部门(单位)共制定流程再造措施380多条,优化再造流程图269个,最大限度削减层级、减少环节、精简手续、压缩时限。
不仅如此,枣庄市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店小二”服务理念,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36个重点项目开展市级领导帮扶,110个项目明确县级领导帮包。
“我市大力实施‘1515’企业家培育工程,出台了《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对功勋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进行大张旗鼓、真金白银的表彰奖励。”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枣庄市发布《枣庄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将在企业信贷融资、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政策执行方式等方面支持枣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对在境内主板、科创板首发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600万元。对在境内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该《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50%给予贴息。每年优选一批制造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支持,按照当年实际到位设备或增值税发票给予10%的补助,对采用“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的奖补标准上浮20%,单个项目最多不超过500万元。申请贷款贴息和设备奖补的技术改造项目,须在枣庄市内实施,并完成核准或备案。
优化提升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集聚新旧动能转换所需人才智力资源
为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2018年5月,枣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人才新政18条”),激发了全市各级各领域用人单位的引才热情。
高层次人才引进不断提速。立足位于京沪高铁中间点的区位优势,采取兼职创新、项目合作、服务外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形式,每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对经综合评估符合柔性引才条件的,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生活交通补贴,按照劳务报酬的20%给予用人单位补助。截至目前,已柔性引进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384人。实施枣庄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科技成果在枣庄转化的创新人才和在本市创办企业的创业人才,给予50-30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顶尖人才及团队实行“一事一议”,最低给予500万元项目资助;树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导向,推动实施枣庄英才集聚工程,2018年以来全职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名,评选枣庄英才52人,累计发放资金3775万元。
招才引智模式不断创新。举办“高层次人才枣庄行”系列专场活动,邀请高层次人才来枣路演交流、对接项目。2018年以来共举办专场17场,邀请专家328人,现场达成签约128项。推行“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资本”模式,举办首届“创业枣庄 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大赛征集到创业项目315个,在上海、深圳、西安、北京和线上举办5场复赛,8月18日枣庄总决赛共评选出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和12个优秀奖,同时评出2020年枣庄英才集聚工程科技创业类人才5人。集成全市“双招双引”支持政策,发挥股权投资基金跟投引导作用,争取优秀参赛项目在枣庄落地,40余个项目与各区(市)、园区、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1个项目成功签约,目前已有14个创业项目落地建设。
优秀青年人才纷至沓来。实施青年人才“圆梦计划”,对择业期内到枣庄企业工作的本硕博,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2000元、3000元租房和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对自主创业的,除享受现有创业扶持政策外,市财政再给予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同时享受租房和生活补贴。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每年汇总发布全市急需紧缺人才,简化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招聘程序,市直事业单位通过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途径招聘人才200余人。实施“青年人才优选计划”,市级每年拿出100个事业编制招录一批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到基层跟踪培养锻炼,区(市)和枣庄高新区也跟进开展青年人才优选,两年来全市引进优秀青年人才724人,每年组织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开展“山东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带着用人单位和岗位需求进入重点高校开展现场招聘,先后达成就业意向近千人次。
扩大开放释放发展潜力
创新打造“三驾马车”、三个“五朵云”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电商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思维也随之转变。为巩固扩大疫情期间工作措施成效,枣庄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持双招双引不停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创新运用“云思维”,独辟蹊径打造了“三驾马车”、三个“五朵云”枣庄模式。
其中,外贸扩量提质“五朵云”(云展会、云合作、云金融、云保险、云服务)、优招商促投资“五朵云”(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云落地、云服务)、扩内需促销费“五朵云”(云展示、云体验、云选购、云支付、云服务)的枣庄模式,集成要素、集聚资源、集中用好,强力拉动“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
枣庄还创新开拓线上国际市场。精心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网上广交会、华交会,参展数分别达43家、31家,同比均创新高;借助山东出口商品云展会、跨境电商平台等开拓国际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该市主要进出口市场,约占全市进出口额的40%;对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增幅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对外贸易形成了以东盟、东南亚、中近东等新兴市场为主,欧、美、日、韩传统市场兼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招平台、建平台、树品牌”行动,成功创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市,争创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平台载体,获得商务部、省商务厅支持。
提升贸易便利化,枣庄内陆港成为全国首家“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海关创新便利监管模式的内陆港,上线“陆海通”多式联运平台海关全程监管功能。枣庄“齐鲁号”欧亚班列首班于2020年6月30日开行。截至10月份,全市货物进出口177.3亿元,同比增长70.3%。其中,出口168.5亿元,同比增长72%;进口8.9亿元,同比增长43.5%,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三年以来,枣庄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主要指标完成较好,新动能正在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举措持续深化、效果持续显现。
歌未竟,东方白。以新姿态站上新旧动能转换三年考评的全新起跑线的枣庄市,将持之以恒按照《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规划方向不懈努力前进,这颗“鲁南明珠”将继续闪熠新的城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