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确立“一二五”工作思路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创新转型发展
省党代会提出“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抓住了山东由大到强、走在前列的关键,对枣庄更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枣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一二五”工作思路。即:扭住动能转换“这一关键”,突出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项目“两个推进”,强化发展观念、合作平台、新兴动能、传统动能、基础设施“五项重点”,努力走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一、强化发展观念的创新。一是抓思想引导。引导全市上下深化对市情认识,明晰枣庄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决摆脱资源路径依赖的思维定势,迈开新旧动能转换的步子。市党代会鲜明提出推动“创新跨越”,以足够的定力和韧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示范区。二是抓工作引导。紧密对接全省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组织开展了10个方面的专题调研,谋划了鲁南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基地等5个重大项目,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库。三是抓政策引导。出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实施意见,增设规模40亿元的市级PPP基金和3亿元的产业基金,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二、强化合作平台的搭建。一是“团队+技术”,搭建成果转化的平台。与浙江大学共同打造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第一批8家研发中心、50人的研发团队已经进驻。按照引进增量、服务存量的工作理念,正在为全市智能制造、大数据、锂电等产业制定发展规划,16家由博导团队牵头的公司完成注册,与13家企业单位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到2020年,工研院计划建成10个以上研发中心,培育1到2家国家级研究机构,年实现科技转化产值20亿元以上。二是“专家+项目”,搭建融合创新的平台。与北京理工大学张之敬教授(国防973首席科学家)合作,引进精密微细结构智能装配机器人系统技术项目,预计10月份进行试生产。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志同教授合作,历时3年研制出我国首台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专用阵列机床,该机床产业化基地已落户枣庄,建成后年产各类阵列机床600台,可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30万个,年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6亿元。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枣庄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和“枣庄市北航复杂曲面先进加工技术实验室协同中心”,目前设备采购、科研人员招聘等正有序进行。三是“院所+基地”,搭建技术协作的平台。依托投资74亿元的联想化工一期项目,与中科院共同组建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联盟,打造化工新材料中试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发起设立3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计划将中科院下属14家化工研究所科技成果在该基地进行转化,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创新团队。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薛城循环经济产业园设立院士工作站,建设中科绿碳中试基地,致力于有机化学科研成果向商品化、市场化转化,目前主体施工正在进行,明年6月将建成运营。与中材集团北玻院合作,在枣庄投资20亿元建设北玻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研发生产轨道交通复合材料、航天特种树脂等产品,目前拉挤车间3条生产线已到位正在调试,轨道交通复合材料项目即将进行试生产。四是“托管+培养”,搭建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平台。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采取托管共建模式组建第四临床医学院,引进专家名医和经验丰富的运营团队,带动周边地市群众前来就诊,2016年医院门诊人次、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8%、58%。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持续深化,就设立北中医枣庄分校、医养结合园区等达成合作意向,近期重点推动北中医国际中医健康研究院、百草园2个项目建设,并拿出分校规划建设方案。目前,全市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达到1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工作站等32个。
三、强化新兴动能的培育。一是发展新产业。中材集团投资40亿元在枣庄建设了锂电池隔膜项目,一期2条生产线将于9月中旬完成调试生产,下旬投产达效,目前正与国际汽车锂电动力电池领军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近期,又确立了9个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重大项目,落实对接班子,强化定向招商,力争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枣庄。二是引进新技术。东方光源两年多时间新上了特种光电缆、光纤光缆、光纤拉丝等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其中光纤拉丝项目采用美国康宁公司的光纤预制棒技术,购置烽火研发的光纤棒拉丝塔设备,占领了技术制高点。三是培育新业态。总投资25亿元的鲁南数据中心一期即将完工,枣庄成为省内第三个宽带接入一级节点城市,被认定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目前,已与中国联通、阿里巴巴、百度、中兴通讯等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近期将完成联通机房设备安装、电信公司整体搬迁,筹建数据中心二期、云中心大厦等事宜。坚持从政府数据切入入手,首批32个业务系统、89个市直单位网站已全部迁入,建立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招商团队,为发展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基础。下步,以鲁南数据中心为载体,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深度融合,建设大数据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项目,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区域性信息枢纽。四是探索新模式。丰元化学去年7月成功上市,通过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新上了总投资24.5亿元的精制草酸、草酸技术研发中心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个项目。同时,利用市产业基金组建3亿元的丰元兴业股份投资基金公司,对枣庄高新区精工电子开展并购重组,目前已收购精工电子39.9%的股权,努力盘活困难企业,放大资本效益。
四、强化传统动能的提升。一是促进传统煤化工产业高端化。依托滕州鲁南高科技化工园、薛城循环经济产业园,把产业链条从甲醇、煤焦油向烯烃、醋酸、化工新材料等下游延伸,联泓新材料、瑞达化工聚丁烯等项目建成投产,中峰化学醋酸酯纤维素、嘉驰醋酸醋酐等项目陆续上马,有力推动了煤化工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全市煤化工产业形成了11个产业链条,产品发展到50多种,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二是促进传统机床产业智慧化。发挥滕州“全国中小机床产业基地”作用,充分利用北航、北理工、浙大等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通过引进创新资源、嫁接改造,加快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全市机床产业数控化率达到45%,产值超过700亿元,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促进传统建材产业跨界化。枣庄作为建材大市,水泥产能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在整合重组全市水泥产能的基础上,主动发挥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推动建材业与建筑业跨界融合,重点发展水泥建筑固品、新型墙体材料及装配式建筑,推动由“卖资源”向“卖产品”的转变。与中国500强企业三一重工集团合作,在枣庄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用地清理补偿。
五、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一是用好水资源。总投资40.2亿元的庄里水库已完成投资20亿元,导流明渠、围堰灌浆工程全部完成,大坝帷幕、泄洪闸等主体工程进展安全顺利,移民安置点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实现回迁入住。同步规划的总投资约7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省选址规划并报国家能源局批复。二是厚植交通优势。高铁换乘枢纽已开工建设,南水北调续建工程基本建成,枣木高速东延、枣菏高速枣庄段、新台高速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市轨道交通已开展三轮调研论证,十电铁路专用线迁建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是提升城市承载力。着眼搭建载体、筑巢引凤,在新城南部新规划了15平方公里建设鲁南科教文化创新示范区,统筹布局枣庄学院新校区、浙大工研院、北中医分校、文体中心、人才公寓等重点项目,努力把这一区域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示范区,展示自然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特色的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