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跌不休”的麦价持续一个月了,装车价已接近粮商入库成本,市场各主体博弈激烈。随着农户及基层贸易商惜售情绪增强,小麦上市量将减少,“空跌无量”的行情或意味着小麦下行空间已有限。
近段时间以来,在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储备轮换收购放缓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小麦市场悲观情绪加重,持续阴跌的麦价不仅部分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而且也一再考验着持粮主体的心态。监测显示,当前主产区新产普麦主流收购价已由前期的1.55~1.60元/斤下滑至1.50~1.56元/斤,个别地区甚至跌破1.50元/斤关口。
产区麦价持续弱势调整
据市场反映,7月份以来,主产区小麦价格仍以弱势调整为主,河北、山东回落幅度较其他地区明显,当前河南小麦价格仍超过华北地区。由于小麦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已接近甚至低于基层贸易商库存成本,市场各主体博弈心态较强。当前,河北邢台制粉企业新产普麦收购价1.54~1.555元/斤,山东菏泽1.52~1.54元/斤,河南新乡1.54~1.56元/斤,江苏徐州1.52~1.54元/斤,安徽亳州1.525~1.53元/斤,主产区小麦价格多较月初下跌0.01~0.025元/斤。据分析,小麦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一是近期主产区阴雨绵绵,影响小麦质量和存储,粮商出售积极,市场粮源供应充足;二是由于今年新麦质量较好,储备轮换收购进度快,部分企业已经提前完成收购任务;三是当前面粉消费处于传统淡季,企业开工率低,采购力度减弱,在企业库存较高的情况下,顺势压低小麦收购价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小麦产量13576万吨,比2021年增加128.6万吨。截至7月5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3153万吨,同比增加278万吨,比5年均值增加181万吨。按照收购预期,目前主产区收购进度已过四成,其中江苏收购进度接近尾声,安徽、湖北已过半,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仍处于集中上市阶段。
轮换采购节奏有所减缓
据了解,近期各级储备企业轮换采购节奏有所减缓。一方面,有的企业收储轮换任务已逐渐完成,而有的企业则是由于本身轮换期限较为宽裕,所以收购进度放缓;另一方面,在市场流通粮源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各地补库收购较为理智,收购随行就市,不断下调收购价格。当前,中储粮石家庄直属库新产普麦一等收购价3080元/吨,二等3074元/吨,三等3060元/吨;中储粮济南直属库收购价一等粮3088元/吨,二等粮3084元/吨,三等粮3080元/吨。有消息称,近期安徽部分库点省储小麦(国标三等)轮入最高收购价已下调至2980元/吨。市场人士指出,近期政策性小麦轮入收购虽然有所减缓,但在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采购力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储备企业补库收购仍为引导市场的重要力量。随着各级储备小麦轮换补库任务的完成,后市小麦或需要寻找新的支撑。7月11日~14日,中国天津粮油批发市场举办10场市级储备小麦竞价采购交易会,拟采购新麦12.04万吨,实际成交8.87万吨,成交均价3180~3230元/吨。7月12日,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委托采购2022年产二等白麦2800吨,全部成交,起点价3280元/吨,成交价3210元/吨。7月13日,山西运城市竞价采购2022年产三等市级储备小麦5843.668吨,底价3160元/吨,成交价3140~3160元/吨。7月14日,中储粮安徽分公司蚌埠直属库竞价采购2022年小麦5500吨,底价3100元/吨,成交价3025~3050元/吨。7月15日,江苏无锡惠山地方粮食储备计划采购1600吨2022年江苏产红小麦,全部成交,底价3120元/吨,最高价3045元/吨,最低价3040元/吨,成交均价3043.13元/吨。
饲企小麦采购兴趣不大
按照往年惯例,夏收小麦市场价格多围绕“政策底”震荡。而今年由于价格大幅高开,托市收购难以启动,贸易商参考锚定从静态的“政策底”转为动态的“谷物替代”作为底部参照。从今年市场看,由于小麦不具备替代的优势,饲料企业收购意愿不强,仅湖北和河南南部新小麦在上市初期有小规模采购,而华北大部分地区饲料企业参与度不高。监测显示,当前山东国标二等玉米收购价为2810~2950元/吨,二等小麦收购价3070~3080元/吨,小麦、玉米价差在230~250元/吨之间。据了解,小麦超出玉米价格150元/吨以上,将会失去替代优势。因此,当前价差下饲料企业对采购小麦兴趣依旧不大,用量较往年大幅减少。据市场反映,进入7月份以来,国内玉米现货市场跌势明显。一方面,近期期货大幅下跌,传导至现货层面,市场心态疲弱;另一方面,部分存粮主体销售意愿增强,而用粮企业采购需求较弱,阶段性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人士分析,8月中下旬南方早熟玉米将陆续上市,9月中旬之后秋玉米将进入集中收获期,市场对玉米后市看涨心理减弱。预计后市饲料消费仍会以玉米为主,小麦、玉米价差将会维持在150元/吨以上,小麦饲用替代空间难有提振。
后市麦价再跌空间有限
从历史行情看,往年6月至7月小麦市场价格多在上量冲击下相对低迷,但今年持续长时间的阴跌多少有点出乎市场预期。据了解,本轮小麦价格下跌已近一个月时间,目前工厂主流报价集中在1.50~1.55元/斤,较前期高点下跌0.05元/斤左右。市场反映,随着小麦价格长时间下跌,近期面粉厂、粮库门前到车减少,基层农户对落价较为抵触,贸易商收不到低价小麦,而现有库存成本普遍较高,因此走货积极性下降。低价小麦收不到,高价又卖不出,市场购销处于僵持状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的5日收购量显示,6月15日~20日收购量为712万吨,6月21日~25日收购量为567万吨,6月26日~30日收购量为478万吨,7月1日~5日收购量为219万吨,收购进度已明显放缓。小麦阴跌行情何时休,后市还有多大续跌空间?据业内人士分析,小麦市场流通粮源较多,整体供大于求。由于近期部分粮库已陆续完成建仓,作为收购主体的制粉企业,在加工淡季需求不佳,加上饲用企业采购量较去年明显下降,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延续弱势,但受基层惜售情绪和粮商存粮成本的支撑,麦价继续下调空间已经有限。据了解,目前大部分贸易商囤粮成本为1.50~1.53元/斤,而市场麦价已逼近甚至跌破贸易商囤粮成本线,大多贸易商不会轻易“砍仓割肉”,“空跌无量”的市场不仅意味着小麦下行空间已经有限,而且此行情运行也难以持久。(原文刊登于2022年7月19日粮油市场报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