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粮食产量处于历史高位,且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博弈较为激烈,阶段性市场行情凸显;因供需格局分化,粮食品种间市场行情走势分化。预计2022年国内粮价整体仍将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价格影响流通市场购销格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同比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同比增长2%,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283万亩,同比增长0.8%,产量2739亿斤,比上年增加54亿斤,同比增长2%;稻谷播种面积4.49亿亩,比上年减少231万亩,同比下降0.5%,产量4257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同比增长0.5%;玉米播种面积达6.5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同比增长5%,玉米产量5451亿斤,比上年增加238亿斤,同比增长4.6%。
2021年国内粮食产量处于历史高位,且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博弈较为激烈,阶段性市场行情凸显,因供需格局分化,粮食品种间市场行情走势分化。
2021年国内小麦质量下降,叠加小麦大规模替代玉米作为饲用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麦市供需格局,小麦年度内产量不足需求量。政策性小麦库存量明显下降,麦价同比明显上涨,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未启动,面粉企业与饲料企业争粮现象较为明显。
2021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很大程度上影响购销格局,玉米市场阶段性行情凸显,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新季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提振产量,小麦及稻谷大规模饲用替代挤压玉米需求,与此同时,非主粮大量进口进一步挤占国产玉米市场份额。
2021年国内稻谷市场价格重心整体下降,需求疲软以及供给充足制约其市场行情走势,疫情阶段性暴发影响稻谷市场购销格局,国家临储稻谷成交较为低迷,主产区新季稻谷托市收购启动范围较上年明显扩大。
展望2022年国内粮食市场,预计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粮食播种有望增加 生产受到高度重视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时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中央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现了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超过6.5亿吨;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各省份均在本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生产目标。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预计,未来1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重要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亿亩以上,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0亿亩左右。
市场化收购为主流 稻麦饲用替代或降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2022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较上年提高2元。预计2022年国内主产区稻谷最低收购价仍将以上调为主,进一步夯实稻谷市场价格底部空间;2022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的可能性不大,但稻谷最低收购价启动的概率较高,最低收购价收购量仍将处于近年来低位,以市场化收购为主、最低收购价收购为辅的收购格局仍将持续,惜售与囤粮等现象仍将持续。
近年来,随着国内粮价变化,品种间的比价效应、替代效应将使得其互相之间形成制约,2022年国内玉米与稻麦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饲用替代力度,预计2022年国内稻麦饲用替代规模有望回落。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小麦饲用消费量356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240万吨;稻谷饲料消费及损耗量为305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300万吨。
面对复杂多变的粮食市场形势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政策已经从管控价格和粗略调控向管控预期和精细调控转型,预计2022年国家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精准调控,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
全球粮食价格高企 制约国内进口力度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国内粮食进口量15094.3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小麦进口量883万吨,同比增长17.8%;玉米进口量2702万吨,同比增长199.4%;稻谷及大米进口量438万吨,同比增长96.8%;高粱进口量871万吨,同比增长104.1%;大麦进口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61.5%。
2021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2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其中,2022年小麦(包括其粉、粒)963.6万吨,90%为国营贸易配额;2022年玉米(包括其粉、粒)720万吨,60%为国营贸易配额;2022年大米(包括其粉、粒)532万吨,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50%为国营贸易配额。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预计,未来10年,我国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将会显著增强,双循环格局下的农产品贸易更加活跃,贸易伙伴更趋多元;作为国内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进口量将保持一定水平,维持在进口配额范围内,玉米进口量将从展望期初的高位持续回落。
美国农业部2021年12月全球供需报告预计,2021/2022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为2.7818亿吨,玉米期末库存为3.0554亿吨,大米期末库存为1.868亿吨。荷兰合作银行称,由于消费者囤货、能源和运输价格高企、恶劣天气以及美元走强,2022年食品价格可能会保持在历史高位附近,全球粮价高企导致内外价差倒挂或将制约国内进口力度,但我国粮食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
加工行业竞争加剧 品质品牌效应凸显
成本高企叠加下游市场需求不畅,加剧国内加工企业生存难度,中小型加工企业加速淘汰,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中品牌效应凸显。当前国内粮食加工行业集中度仍偏低,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加速扩产,随着其产能快速扩张和市场争夺,产品价格竞争愈演愈烈,竞争加剧压制利润水平。
与小型粮食加工企业相比,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上下游议价能力强,从销售渠道来看,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具备全国产能布局,销售半径较大,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其开工率远高于小型粮食加工企业。预计2022年稻麦加工业因口粮消费需求增速缓慢,面临的竞争仍将较为激烈;而饲用需求因增速明显,饲企经营格局相对较好。
随着餐饮连锁化和城镇化推进,品牌粮油的需求增加,连锁餐饮企业出于食品安全考虑,更加倾向于品牌粮油产品,而家庭端则因城镇化推进和健康意识提高,增加对品牌包装粮油的消费。《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指出,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肉类、禽蛋、奶制品、水产品消费增长较快,饲料粮消费需求增加明显。
粮价仍将高位运行 品种之间走势分化
近年来,国内粮食连年丰收,全社会库存充裕,但随着人口数量增加,消费结构、营养水平提升,加上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5日至26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从国内主粮供求平衡情况来看,当年国内粮食产量仍然超过消费量,国内谷物市场供求总体宽松,但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饲料粮供应偏紧。2021年国内粮价高位运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粮食市场供需格局。一方面,国内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国内粮食进口量处于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
预计2022年国内粮价整体仍将高位运行,但明显上行面临的供需和政策阻力加大,粮食品种间因供需格局分化,其市场行情走势将呈现分化态势。由于国内政策性稻谷库存数量高企,且终端需求难有明显改观,2022年稻谷市场行情走势面临的政策阻力较大;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明显下降、制粉刚需以及小麦仍具有大规模饲用替代优势,将使得国内麦市供需格局进一步趋紧,政策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将较为激烈,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有望逐步回归到合理区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刷新历史新高的难度较大,阶段性市场行情仍将凸显,优质优价特征将较为明显,品种间的关联度仍将较为紧密。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信息透明度提高以及市场化氛围进一步提升,预期对粮食市场阶段性供需格局影响程度加大,这也将加大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主产区新季粮食产量和质量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供需格局以及市场主体购销心理。
在国内粮食市场化氛围明显的情况下,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加大,政策性业务收入将明显下降;国有粮食企业应转变思维,围绕粮食产业链从服务上做文章,立足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主体提供烘干、整理、仓储等服务,与其建立利益共同体;粮食贸易商应进一步提高市场敏感度,加强政策关注度,提升粮食市场研判能力,在粮食流通环节通过提质降本达到增效。
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