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领导访谈

政风行风热线---关于重点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价格调控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1-03-21 17:50:00

倾听百姓声音,关注民生民情,这里是《政风行风热线》。

今日嘉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史峰。参加节目的还有: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郭绪伦,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魁,市重点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刘修存以及有关科室负责同志。

今天,史主任将和大家共同探讨“重点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价格调控”等相关话题。

听众朋友,如果您想了解我市有关重点项目谋划建设、经济运行、“十四五”规划等工作、粮食供应及价格调控等方面有关情况,或者对枣庄市的发展,对市发改委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3311161、3312400参与到我们的节目中来。手机用户可以编辑数字301加上您的留言,直接发送短信到106287879。网友可以登录新浪微博或者微信平台搜索《枣庄市民热线》关注留言,与今天参加热线的嘉宾互动交流。

主持人:史主任,您好!

史主任: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1主持人:重点项目是投资增长的坚实支撑,是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的“定盘星”,我市怎样谋划的2021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哪些好的做法、得力举措,今年重点项目建设要实现那些目标,请史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

史主任:好的。谢谢主持人关注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俗话说,“关键之年看开局,开局之要在项目”,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关键之年,今年的项目建设不仅关乎当年的投资增长,而且对未来五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改委是投资的主管部门,始终把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抓手和最主要推动力。早在去年四季度,我们就着手部署今年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226日,全省召开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仪式,陈平书记、张宏伟市长在我市分会场参加,我市共有25个项目纳入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总投资179.4亿元,随后,接续举行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38个市、区(市)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84.8亿元,项目涵盖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领域,拉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幕。

今年省发改委在全省筛选1600个省级重点项目,进一步集中土地、信贷、能耗等各类要素,支持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我们迅速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紧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动向,坚持适度超前、精准谋划,抓好重点领域项目储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省发改委的争跑力度,发动全委各有关领导和有关科室,主动向省发改委有关处室汇报衔接,反复介绍讲好“枣庄故事”,为项目争取奠定基础。近日,我省公布了全省重点项目名单,我市有25个省重大项目、24个省优选项目、13个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12个省补短板项目、11个技改项目,合计共85个项目入围,项目总投资120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9.6亿元,入围项目个数和年度计划投资比上年均实现了增长,分别提高6.3%62%。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2021年度市级重点项目筛选确定工作,共确定120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88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1亿元。今年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力争完成且争取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2主持人:如何把这些项目“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为“计程表”,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史主任:好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项目建设方面,我们积极主动,抓进度、抓管理、抓服务,把工作做在前面,全力以赴支持项目加快建设。

首先,我们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建立重点项目建设专项推进机制,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好可视化管理平台功能,通过“亮屏看形象”“登报比进度”,把“时间表”变为“计程表”,加大考核通报和宣传力度,督促区(市)、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

其次,建立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实施“五个一”重点项目专员推进机制,为项目提供“一对一”、全周期跟踪、全流程服务,开展领导帮扶帮包,畅通问题反映化解渠道,加强督导检查,强化实绩考核,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再次,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会商机制,发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保障重点项目建设。1月底,我委在全市范围征集了19个亟需加强要素保障和存在难点堵点问题的项目,总投资284亿元,涉及用地、规划、能耗等方面,已提请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研究,对每个项目都明确了问题解决方案。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联席会议要求,抓好跟踪督办,全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难题”,保障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最后,抓好“要素跟着项目走”改革。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一招”,“要素跟着项目走”改革是发改委牵头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通过不懈努力,打破条块思维、摈除平均思想,把改革成果惠及到项目,把优质要素和资源向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培育我市“顶天立地”的支柱型项目,不断激发投资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发挥好全市项目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打好金融支持、土地供给、能耗水资源、用工用电等各类要素保障“组合拳”。积极主动对接省发改委、省公共资源(国有产权)交易中心,争取省级收储能耗指标向我市倾斜。

3主持人:在促进项目建设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史主任:好的。在促进项目建设方面我们还采取了以下举措。

首先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枣庄机场项目、山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尽快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开工建设,加快济枣高铁、新台高速二期、京台高速改扩建、世纪大道、蟠龙河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完善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库,强化督导推进力度。围绕“两新一重”,加快5G基站、数字经济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其次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领域,盯紧靠上、锲而不舍,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主动对上汇报争取,让更多的国家和省资金落地枣庄。去年10月份以来,省里先后三次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申报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迅速行动,对上积极汇报衔接,对各区(市)和有关部门及时跟进指导,完善项目前期手续,全力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报送项目229个,专项债券需求625亿元。根据省发改委反馈,全市共有182个项目通过省级审核,通过率85%,居全省第10位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时跟踪省里向国家推送的项目情况,对一些重大项目,主动到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进行汇报,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盘子。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动员各区(市)各有关部门把专项债券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点工作来抓,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划储备更多的专项债券项目。我委将加强业务指导,支持项目单位精准对接政策,科学包装项目,持续提升申报项目质量。同时对储备项目实施分类管理,对一些具有重大牵引力的引领型项目,主动靠上、搞好服务。

4主持人:3月初,我市召开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其中提出,要以“6+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为引领,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我想,现在全市都高度关注“6+3”现代产业,请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内容。

史主任:好的。32日上午,我市召开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动员大会。这次大会是陈书记在枣庄全面开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起点上,向全市发出的号召和动员令,也是我市开局“十四五”、谋求新突破的关键举措。“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关键是做大做强“6+3”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体系囊括了我市重点行业和关键产业,是“十四五”时期跨越发展和全面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包括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

首先,打造六大先进制造业。六大先进制造业是我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可以概括为“两高四新”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两大产业,是我市工业龙头产业和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高端装备领域,重点发展数控机床、专用装备、金属制品、精密铸造和矿山机械,这方面我市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很好的基础,下一步要瞄准数控化、智能化、精密化,做大龙头、做大品牌、做大集群。高端化工领域,我们也有很好的基础和前景,大有文章可做。我市有四大省级化工园区,这为化工项目落地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同时我们在煤气化、煤焦化技术路线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煤气化方面,依托甲醇、醋酸、合成氨,积极开展化工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做大化工产业规模,把枣庄建成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四新产业领域,瞄准产业链终端、价值链高端,坚持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协作配套,培育一批领航型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建链,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条。到“十四五”末,高端装备、高端化工2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0亿元,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200亿元。

其次,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向高质高效方向迈进,持续推进农牧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到“十四五”末,马铃薯等5大作物标准化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6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再次,做大新型商贸物流业。实施商贸物流业集聚工程,培育壮大商业批零、仓储物流、闲置品循环等重点产业,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淮海经济区仓储物流基地、全国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到“十四五”末,新型商贸物流业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500亿元。

最后,做优特色文旅康养业。要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构建“一带”、“三区”、“三园”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到“十四五”末,进入全省文旅发展“第一方阵”,大力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健康养生等业态,打造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市。

5、主持人:针对已经出台的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意见,发改委如何抓好贯彻落实,请史主任介绍一下。

史主任:好的,发改委作为经济社会综合管理部门,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立足部门职能,把“谋长远”与“抓当前”相结合,突出四个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战略。

(一)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强市建设最直接、最有力的载体,牢固树立“以项目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意识,推动项目建设“量质齐升”。一是抓进度。坚持“一线工作法”和“日调度、周汇报、月通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举措,全力以赴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早日竣工投产达效。二是抓保障。在能耗、资金、土地等瓶颈要素方面,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需求,能对上争取的要加大争跑力度,能对内挖潜的要做好挖潜增效文章,能借用外力的要善作善成。

(二)全力抓好对上争取工作。盯紧国家、省的重大政策导向,强化政策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对上争取工作。首先,我市182个专项债券项目过省初审,我们将继续盯紧国家发改委做好争取工作。其次,我市继续享受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相关方面我们会加大争取力度。最后,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争取,主动承接京津冀发展辐射,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互动,努力为“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提供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撑。

(三)全力抓好创新发展。立足发改职责,围绕“6+3”现代产业开展科技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源头创新,积极服务我市企业争取省级工程实验室及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再获新突破。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积极争取2021年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强化以项目引人才。主动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申报工作,在已有三个“雁阵式”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争取今年再有新的产业集群进入全省盘子。

(四)全力抓好营商环境优化。一是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努力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大幅提升发改部门服务质量和效能。二是落实好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实施“五个一”重点项目专员推进机制,努力为项目单位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保障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坚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重点做好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四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6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十三五”已经过去了,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史主任简要回顾一下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研判一下今年经济发展趋势如何?

史主任:好的。2020年,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市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呈现逐季向好、稳中有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3亿元,增长3%,充分展现了我市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态势还在持续,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推进,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对于我市来说,投资、消费、进出口发展势头良好,“6+3”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所以对于今年经济运行,我们有信心、有基础、有底气实现更大的突破。从主要先行指标监测数据看,今年以来,有关指标运行良好,全网用电量增长20.5%;货运量达到1201万吨;增值税发票开票金额达598亿元,增长73.1%;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6.8%;新建商品房网签成交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大幅增长300%;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纯苯、甲苯、冰醋酸等环比上月分别大幅增长46.6%34.2%24.5%,对我市产生较大利好。从发展支撑看,围绕项目建设,我市85个重点项目进入省级重点项目名单,项目总投资120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9.6亿元。确定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近19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1亿元。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我市制定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推动工业经济及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消费服务业方面也是亮点频现,比如,春节假期期间,全市10家重点监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市场持续活跃;再比如,电力监测数据显示,批零业用电量增长39.3%,住餐业用电量增长43.9%,生活消费服务业恢复势头较好。围绕对外开放,我市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培育壮大跨境电商企业,实现开放型经济新增长。以上均是我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增长空间的支撑所在。

7主持人:围绕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要求和重点领域,市发改委都开展哪些重要工作?

史主任: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聚焦“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中心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持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打造“6+3”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取得更好的实效。三是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四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五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城市集聚和品质提升,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六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七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实施流程再造,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发改委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统筹协调,许多工作需要我们统筹协调好“上下左右”,会同各区(市)、各部门共同推动、一起完成。“十四五”规划已经第十六届人代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下步关键是全力推动规划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我们要压实责任,对市委市政府定下的事,马上办、比着干,坚决避免“慵懒散拖慢”。尽快制定“十四五”规划分工落实意见和实施方案,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逐一列表、倒排工期,确保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为全面开创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发改力量。

8主持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年度经济工作任务之首,中央一号文再次提到“粮食安全”。请史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市的粮食安全保障情况。

史主任:好的。粮食安全大如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市发改委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全力确保地区粮食生产稳定供应安全。一是落实地方粮食收购储备任务。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去年全市累计购进粮食213.38万吨(其中夏粮收购50.87万吨,国有企业收购量居全省第三位),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严格按照省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粮、储备油规模,充实地方粮油储备。二是强化责任确保粮食存储安全。认真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排查,我市各类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在全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三是提升粮食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我市、区(市)两级储备粮存储库点安装动态监测系统,并与省平台互联互通,确保有关数据实时上传上报。四是提升成品粮油储备保障能力。为确保特殊时期全市粮油市场有效供应,我委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进一步理顺储备管理机制,要求各区(市)增强成品粮油储备库存保障能力,确保成品粮油需要时能调得动、用得上。

9主持人:近年来,我市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据了解,去年这项工作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具体新在哪里,请史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以便让更广大农民知晓了解这项政策,为农户抵御市场波动风险增添一层保护。

史主任:好的。这项工作很重要,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让更多的农户了解知晓,积极参加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为今年的收益增添一道保障。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始终是党中央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以来,我们把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招,有效发挥了对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端稳价、稳产、稳收入的“三稳”作用。截至目前,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累计承保259.09万亩,争取省级配套资金1.62亿元,发生赔付2.36亿元,惠及农户33.6万户。我市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工作在全省位列第一。

去年以来,为使更广大农民享受到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这一政策红利,我们在现有滕州市马铃薯连续五年承保的基础上,着力在“扩面、增品、创新”上下功夫。扩面,2020年将峄城区、山亭区纳入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范围,全市全年完成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参保面积56.6万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惠民实事任务,同比增长26.4%;今年又将薛城区纳入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范围。增品,2020年在市中区开展了首期鸡蛋目标价格“保险+期货”工作,同时花椒目标价格保险也在积极申报,争取获得省批准。创新,在新拓展的鸡蛋目标价格“保险+期货”工作中,引入保底机制,以农户自缴保费金额为保底线,确保养殖户利益。同时,我委还与国寿财险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拓展开发支农产品,满足农户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进一步夯实基础、总结经验,想农所想、急农所急,办农所需,通过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请注明来源 鲁ICP备11023093号-3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02号 网站标识码:3704000013
主办单位: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话:0632-3314181 地址: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市政大厦四楼 邮编:2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