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领导访谈

山东省发改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9-02-01 18:30:00

1月29日下午3点,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省发改委、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通报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魏长民: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魏华祥先生,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来斌先生,省统计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陆万明先生,通报201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现在,请魏华祥副秘书长介绍相关情况。

魏华祥:

2018年,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等战略,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

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64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0.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641.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37877.4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6.7:45.3:48.0调整为6.5:44.0:49.5。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供给稳步提升。粮食总产超过1000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产销率保持在98.6%以上,高端优质产品供给增多,整体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服务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

二是需求稳步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其中,服务业投资增长7.1%,高于全部投资3.0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和17.6%,依次高于制造业5.2和15.2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完成进出口19302.5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10569.6亿元,增长6.1%;进口8732.9亿元,增长9.7%。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逐步向依靠三大需求协调拉动转变。

三是市场预期保持稳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6.8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4.4%,比上年增长6.7%,城镇登记失业率3.35%,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2.5%。货运量等先行指标积极向好,市场信心不断增强。

二、重点工作成效明

一是动能转换成效全面显现。“10+4”协调推进体系逐步完善,“十强”产业培育见到实质性进展。重大项目库首批450个优选项目开工360个,全年完成投资1670亿元。“四新”经济投资较快增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3.9%。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加快成长,增加值分别增长6.7%、6.0%和5.5%,依次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0.8和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电商交易加快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3.4%,对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贡献率为15.8%,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17.8亿元,增长45.1%;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4.4%和33.9%。钢铁、石化调整迈出坚实步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一期一步现代化钢铁生产线全线投产,3个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2018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7.1%,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78件,比上年增加1.21件。

二是乡村振兴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全面铺开。制定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5个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农业“新六产”发展规划,启动了“十百千”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了农业良种工程、精准农业、盐碱地绿色开发等科技开发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增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0.3万家和6.37万家。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透明海洋”“问海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制定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及有关措施,积极创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成功举办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第五届尼山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首届儒商大会等重大活动。推进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全年新设及增资总投资过亿美元的大项目135个,增长32.4%,合同外资金额达到135亿美元。利用外资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1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5%。

四是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针对主要风险隐患,研究制定差异化防控措施,各类风险总体可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开展了第二批全省环境保护督察及第一批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全年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22.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精准脱贫取得重要进展,剩余省标以下17.2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全部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累计落实省以上投资96.5亿元,开工建设28个新建村台和26个外迁安置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并顺利脱贫。

三、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是质量效益持续优化。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5.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0.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利润增长10.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省属企业实现利润660亿元,同比增长40%。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大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全覆盖和3个工作日内完成新办企业开办手续,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3545”改革目标。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向济南、青岛、烟台三市下放省级权力事项70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部挂牌运行。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属首批58户改革试点企业基本完成试点任务。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所有投资发展类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出台实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45条意见、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的42条意见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5条意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多证合一”扩大到“45证合一”,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68.1万户,累计突破900万户。

三是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持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出清低效无用产能,全年压减粗钢产能355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95万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商品房去库存提速,销售面积13454.7万平方米,增长5.0%,年末待售面积为2640万平方米,下降19.0%。着力降本增效,减轻企业负担,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减少0.59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出台实施了全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调整铁路网布局,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建成运营,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开工建设。全年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65.0%、32.2%、27.0%和17.7%,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60.9、28.1、22.9和13.6个百分点。

四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9549元和1629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和7.8%。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7950亿元,占全部支出的比重为79%。城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45万套,完成年度任务189.6%;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工43.4万户,开工率100%;农村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竣工率109.2%。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开工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保障标准提高至55元。“平安山东”“健康山东”“食安山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总的看,2018年全省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化解各类风险矛盾的压力依然较大。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牢牢把握“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试区建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魏长民: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新闻社记者:

去年全省经济工作成效明显,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除了指标变化外,您感觉还有哪些深层次变化?此外,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能否简要分析一下今年的形势?

孙来斌:

2018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情况,魏秘书长已经全面通报了,除了面上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外,感觉到还有这么几点深层次的变化:一是各级各部门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省上下形成了谋发展议发展、想干事真干事的浓厚氛围,“这动能、那动能,解放思想是最大的动能”,可以说,这是最深刻、最可喜的变化。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的法规规划体系、协调推进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考核督导体系加快落地,搭建起新时代山东发展的“四梁八柱”。三是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正在逐步打破,面对转型阵痛和增长压力,没有走“五个过度依赖”的回头路,而是坚定不移地压减低端淘汰落后,大力发展“四新”“四化”,加速迈向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快车道。四是新旧动能力量的博弈悄然发生变化,“腾笼”与“换鸟”有序衔接,“以新补旧”成效明显,新动能在此消彼长中加快壮大,引领支撑作用逐步凸显(比如,“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3.9%)。五是紧紧盯住改革难点、痛点、堵点,强化制度创新,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省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2019年,我们仍将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外部环境仍是最大变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普遍预测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不高于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率继续回落。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传统的发展方式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短期波动、中期趋稳、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可逆转。从我省看,仍处于结构的深度调整期、瓶颈的突破期和动能转换的胶着期,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的动力减弱交织并存,传统产业“势弱力减”和新经济“势强力弱”交织并存,实体经济困难与要素保障趋紧交织并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形势下的新内涵;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刘家义书记结合山东实际分析了七个方面的新机遇。从我省产业基础、发展阶段、市场空间来看,相比国内其他一些地方,我们的稳定性更强,回旋余地更大,完全能够爬坡过坎、逆势而上,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还要看到,今年我省发展仍具备很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不竭动力。二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我省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源泉。三是国家和我省实施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正在不断释放红利,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等多重战略的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为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撑。综合分析,今年全省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是“工作落实年”,把2018年部署的各项工作向深处、向细处、向实处扎实推进。工作落实,突出的是要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批示要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海洋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任务。请您谈谈目前这两项战略任务的推进情况,以及今年的主要落实举措?  

孙来斌: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完成了顶层设计并立即启动实施。省发改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工作部署上迅速跟进,政策措施上聚焦聚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新思路新理念积极谋划富有山东特色的路径模式,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一是健全规划政策体系。牵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编制完成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5个工作方案,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印发实施,与省委2018年1号文件共同形成了“1+1+5”政策规划体系,确定了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二是完善支撑保障措施。启动新一轮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2019年将达到400亿元,除省级统筹安排的40亿元外,其余360亿元按因素法全部切块分配到市县;建立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5年综合授信3000亿元,支持农业农村8大领域、500个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支持10个县、100个乡、1000个村探索创新多元模式和成功经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和美丽村居建设,首批入选美丽村居试点村庄56个;省里每年支持打造500个省级示范村;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确定26个县(市、区)开展试点。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抓好规划政策落地,指导市县研究制定本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全力推动规划任务落实落细;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体两园”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优化各类要素支撑,突出抓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建设。

围绕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陆海统筹格局进一步优化。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牵头制定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谋划提出了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目前,各项行动正有力有序推进。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在儒商大会现代海洋产业论坛上,推荐了216个项目,总投资4000多亿元,涵盖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文化旅游等11个产业。三是抓好试点示范。成功争取日照、威海入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我省示范区数量达到3个,占全国1/5,居全国首位。加快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编制完成并争取国家批复我省综合试点方案;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成功举办“中国海洋生态文明(长岛)论坛”。四是健全推进体系。建立高端海洋产业智库,成立山东海洋产业协会,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由鲁信实业集团发起设立现代海洋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首期认缴规模3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完善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库,建立动态调整和滚动推进机制,做到成熟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积极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开展深远海发展、融合发展等模式创新,为现代海洋渔业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齐鲁晚报记者:

听了刚才的发布介绍,感到2018年全省经济表现出了一种良好的发展形势,工业的表现尤其亮眼,请详细介绍一下全省工业运行的情况。

陆万明:

2018年以来,全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充分发挥优势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创新的拓展效应,扎实推进工业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稳、结构优、质效升的特点。

一、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一季度以来累计增速稳定在5.2%-5.5%之间。一是多数企业生产加快。全年实现产值增长的企业为2396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2.5%。二是近八成行业保持增长。41个行业大类中,实现增加值增长的行业32个,占比为78.0%。三是市场供求保持稳定。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7%,公路货运量增长8.6%,生产流通总体平稳。工业用电量增长3.9%,扭转了上年负增长局面。

二、行业转型成效明显

一是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趋势明显。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下游服装业实现产值占上游纺织业的38.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中,冶炼业增加值仅占18.5%,而精深加工行业占81.5%。二是高端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装备制造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全年实现增加值增长7.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全年月度增速始终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是支撑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例如,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比重为33.8%,提高7.8个百分点。

三、企业质效稳步提升

一是效益水平总体改善。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10.3%。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26%,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4.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生产效率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人均创造利润7.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12月末,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6天,比上年末减少0.4天。

四、新兴动能增势加快

一是十强产业引领作用增强。十强工业产业持续释放新旧动能转换活力。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7%、6.0%和5.5%,依次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0.8和0.3个百分点。

二是新兴经济快速成长。以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三是中小企业加快壮大。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比上年大幅提升7.2个百分点。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从刚才介绍的情况看,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已接近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服务业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从全省看服务业发展有哪些看点,请详细介绍一下。

陆万明: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深入推进,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动能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加速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经济增长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均高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三者之和。

一、新兴动能加快起势

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电信业务总量翻倍,移动电话用户数破亿。2018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3651.9亿元,增长142.1%,增速比上年提高65.6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亿户,12月末达到1.06亿户,其中4G用户数为7294.2万户,占比为69.0%,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快递行业较快增长,业务总量突破20亿件。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528.4亿元,增长34.5%,增速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1.9亿件,增长44.4%,增速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二、“互联网+”创新发展

“互联网+”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融合,驱动能力不断增强。相关行业较快增长。2018年,全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7%和14.1%,分别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1.6和7.0个百分点。

三、商务服务业贡献突出

商务服务业保持健康发展,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日益突出。2018年,全省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5.1%,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18.0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0%,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会展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增长9.5%,济南市荣膺“2018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目前全省共有15个会展项目和2个场馆获得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

四、“幸福产业”蓬勃崛起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全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4.5%,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7.4个百分点。第二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展文化消费活动1万余项、12余万场次,参与人次1.1亿人次。省市县三级发放使用消费券9259.3万元,产生消费192.7万笔,直接拉动消费3.7亿元,消费云服务平台浏览使用9216万人次,间接拉动消费81.8亿元。

五、企业质效稳步提升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调查显示,2018年四季度服务业企业对生产经营状况的预期指数为62.7%,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指数为65.0%,全年两项指数均保持在60%以上,企业发展信心保持较高水平。民营企业地位突出,民营服务业企业达到8987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75.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占比达到40.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魏长民: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请注明来源 鲁ICP备11023093号-3 鲁公网安备 37040002000002号 网站标识码:3704000013
主办单位:枣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电话:0632-3314181 地址:枣庄市光明大道2621号市政大厦四楼 邮编:2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