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人民政府文件
枣政发〔2018〕3 号
━━━━━━━━━━━━━━━━━━━━━━━━━━━
枣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实施规划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各大企业:
现将《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实施。
枣庄市人民政府
2018 年 5 月 9 日
(此件公开发布)
—1—
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转换基础
第一节 基础现状
第二节 机遇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目标指标
第三章 转换布局
第一节 双核引领
第二节 多点并进
第三节 全域协同
第四章 转换重点
第一节 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构建新动能
第三节 化解过剩产能置换形成新动能
第五章 动力支撑
—2—
第一节 创新驱动,增强动能转换动力
第二节 深化改革,激发动能转换活力
第三节 扩大开放,释放动能转换潜力
第六章 转换保障
第一节 夯实基础设施保障
第二节 健全政策环境保障
第三节 建立体制机制保障
—3—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
论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
标。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
窗口期,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加快新旧
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新旧动能
转换综合试验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经
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随着当前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枣庄作
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短板”逐步显现。从长远来看,如果
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青黄不接,就会出现
“空挡”“断挡”。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既是当务之急,也
是长远之策;既是现实选择,更是唯一出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
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9 号)、《山东省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
知》(鲁政发〔2018〕7 号)精神,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
破性、实质性进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
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枣庄方案”,特制定本规划。
—4—
第一章 转换基础
第一节 基础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
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发展方式和
体制机制,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 年以来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2017 年达到 2315.9 亿元;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从 48768 元提高到 59110 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5.2
亿元,年均增长 2.7%。固定资产投资 1797.5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982.1 亿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
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为动能转换奠
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动能展露新枝。大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传统产业转型
升级势头强劲。煤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300 亿元,拥有 11
个产业链条、50 多种产品,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环氧乙烷衍
生物、聚丙烯、聚甲醛等新材料成为产业发展亮点,实现从初级
产品到煤基新材料的跨越,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装备
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800 亿元,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跻身中国
产业集群品牌 50 强,机床数控化率达到 45%,被评为全国唯一的
—5—
“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发挥水泥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大力发
展定制水泥制品,装配式建筑产业初具规模。
新兴经济亮点纷呈。共享经济、个性化定制、现代物流、电
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限上及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
1257 家,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 45.3%。“智慧
枣庄”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鲁南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互联
网小镇入驻运营企业 80 家,山东省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和数字中国
(枣庄)峰会成功举办,区域性大数据基地正在隆起。锂电新能
源、光纤新材料、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比达到 24.9%。
产学研创活力迸发。协同创新取得“筑基架梁”式重大进展,
启动了 15 平方公里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浙大山
东工研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正式运营,
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
转移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全市技术创新联盟、院士工
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达到 165 个。“十二五”以来,共开展
各类创新项目 3700 余项,有 619 项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立
式加工中心批量配套国产数控系统应用工程”获批工信部科技重
大专项,阵列机床项目被纳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科技重大专项 2018 年计划。
改革开放释放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调整市级行
政权力事项 1782 项、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273 项,市场主
—6—
体发展到 34.8 万家,完成企业股改 35 家。推动银企对接、煤电
对接、大用户直供电扩面,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累计为企业
减负 20 多亿元。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通过
国家验收,501 个村完成集体产权改革试点任务。园区改革发展步
伐加快,累计清理僵尸企业 42 家、盘活土地 2400 亩。金融、医
疗、教育、信用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主动融入国家“一
带一路”建设,务实举办北京、长三角等招商周活动,青岛港在
我市设立内陆港区,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日趋完善。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主体功能
区格局进一步优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全市 PM 2.5 、
PM 1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比 2013 年分别
下降 41.6%、30.8%、68.1%、35.4%。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省控
重点河流主要水质指标氮氧化物平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18.6%。
土壤和固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
达 91.3%。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面启动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
丽枣庄新形象初步显现。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
转型升级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
突出,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型、高耗能的传统产业占
比仍然较高,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七成,
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容易受资源要素、政策环境影响,
—7—
传统动能主体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任务依然繁重。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较多,能耗煤耗空间、环境
容量制约日趋明显。重点领域改革难度加大,民营企业活力不足,
资本等要素市场发育仍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政府服务
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挖掘不够,外贸依存
度低,进出口拉动作用有限,全面开放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拓
展。新兴经济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 10 个百分点,新型消费引领欠缺,新
业态、新模式处于起步跟跑阶段,新动能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
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研发创新投入不足,2016 年研发经费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0.7 个百分点,科研成果转化率
偏低,科技创新型人才比较匮乏,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薄弱,自
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尚未形成
“领墒牛”带动效应。这些是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着力突
破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加快解决。
第二节 机遇挑战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发展面临的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深刻把握战略机遇的丰富
内涵,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困难挑战,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赢得
先机和主动。
—8—
从国际看,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全
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深度调整阶段,深层
次结构性矛盾集中显现,潜在增长率持续下降,全球经济一体化
进程曲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创新正成为全球经济
增长的新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集聚迸发,
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
术等广泛渗透到各领域,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深刻变化,重塑世
界经济格局。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调整发展战略,超
前部署面向未来的创新行动,积极抢占发展制高点。
从国内看,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
择。“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
效,激发制造业升级、民间投资扩大的内生力量不断增强,经济
运行由降转稳的态势更加巩固。中央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
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产权保护、国企
国资、财税金融、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将进一
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
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山东新
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重大机遇,明确实施新旧动能转
换重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经济发展的总牵引、总抓
手,是要中之要、重中之重,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健全完善促
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将有助于一揽子解决长
—9—
期以来制约山东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从我市看,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更
加迫切、任务更加繁重,同时潜力更为巨大、空间更为广阔,面
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按照高质量发展
要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加快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
续发展步伐,确立了“1335”工作思路,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指
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单位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
强化危机意识、树立战略思维、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广大人民群
众热切期盼在新一轮发展中重塑枣庄昔日辉煌,凝心聚力加快推
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
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激活创新、改革、
开放三大引擎,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聚焦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城市提质、生态改善、民生保障五大重点,统筹区域
协调、城乡一体和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实现产业智慧化提质效、
智慧产业化提规模、跨界融合化提潜能、品牌高端化提价值,锐
—10—
意进取,埋头苦干,加快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步伐,全
力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
第二节 目标指标
牢牢把握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基本
特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挖掘新的动力源,构建现代经济
体系。围绕国家、省赋予的试验方向和重点任务,强化责任担当,
深化改革创新,力争形成一批资源型城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
式。积极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区统筹”,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积极探索“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将科研成果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煤化工产业提档升级提供示范;积极推动机
床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提供
示范;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示范;积极构筑彰显鲁风运河风采的文化
生态经济走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示范。
到 2022 年,基本形成资源型城市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
局,经济质量优势显著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
性成果,智慧枣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
议程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示范区。
——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四新”促“四化”成效明显,新兴
—11—
产业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
养健康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高端化工、现代高效
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持续做优,发展的质
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高。
——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自
主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
显,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创新型城
市建设再上新水平,创新型经济形态初步形成。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深入实施,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土壤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生
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城乡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美丽枣庄建设成
效显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日益完善。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形成。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
略,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持续扩大,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竞争合
作能力大幅提高。
——动能转换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
协同性进一步提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为推进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制度支撑。
到 2028 年,改革开放 50 周年时,基本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高效,要素投入
—12—
结构、产业发展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持续优化,市
场活力充沛,发展动力强劲。全面建成智慧枣庄、国家可持续发
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示范区。到 2035
年,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枣庄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主要目标
指标 单位 2017 年基础值 目标(2018—2022 年)
(一)质量效益类
1.新经济占比 % — 年均提高1—1.5 个百分点
2.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 7.8 到2022 年达到10 万元左右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
% — 到2022 年达到5.7%左右
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 年均提高1 个百分点左右
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18.7 到2022 年达到24.2%
(二)创新发展类
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2.5 到2022 年达到3.5 件
7.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 % — 到2022 年达到2.5%左右
8.国家和省级科技孵化器、
众创空间、检测中心数量
家 13 到2022 年达到50 家以上
9.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家 111 到2022 年达到200 家以上
10.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 人 — 到2022 年达到35 人左右
11.PCT 国际专利年申请量 件 5 到2022 年达到10 件
(三)对外开放类
12.经济外向度 % 4.4 稳步增长
13.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比 % 7.4 到2022 年达到8.6%
(四)环保及民生类
14.万元GDP 能耗降低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15.可吸入颗粒物(PM 2.5 )浓
度降低
mg/m³ 66 完成省下达任务
16.空气质量良好率 % 53.5 到2022 年达到63%左右
第三章 转换布局
—13—
根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
建设总体方案,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六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被纳入综合试验区。立足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实际,以
综合试验区为重点,坚持节点辐射与梯次扩散相结合,集中集约
与全面推进相协调,开展园区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创新体制机制,
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项目进园区,统筹
产业布局和产业衔接,打造“双核引领、多点并进、全域协同”
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
第一节 双核引领
以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滕州经济开发区为双核,发挥
其产业基础、创新能力、要素资源和发展潜力等综合引领优势,
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围绕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
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区、新兴产业培育核心区,重点发展新信息、
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改造提升橡胶轮
胎、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到 2022 年,形成 20 家销售收入
过十亿、3 家过五十亿的企业,打造 6 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核
心竞争力强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滕州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全省改革开放的样板区、转型升
级的示范区、科技创新和绿色集约的引领区,重点发展机械机床
—14—
产业,适度引导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依
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发展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煤化工产业。力争
到 2022 年建成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煤化工、机械机床产
业集群。
第二节 多点并进
以薛城经济开发区等 5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创新园区
管理运营机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齐头并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
薛城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全市物流新枢纽,重点发展现代
物流,适度引导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薛城能源循环经济百
亿产业园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到 2022 年,实现现代物
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15 亿元、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主营业务
收入 150 亿元。
山亭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全市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食
品加工业,适度引导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到
2022 年,实现食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100 亿元。
枣庄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鲁南高端纺织基地,重点发展纺
织服装产业,适度引导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
疗器械等产业,依托泰和百万吨环保水处理剂生产基地发展水处
理剂产业。到 2022 年,实现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100 亿元,
—15—
水处理剂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80 亿元以上。
峄城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鲁南地区纺织服装及配套产业基
地、高端轮胎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橡胶轮胎产业,适
度引导机械电子、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产业。到 2022 年,实现纺
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60 亿元,橡胶轮胎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
100 亿元,机械电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40 亿元。
台儿庄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高档纺织产业示范基地、新能
源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纺织、新能源产业,适度引导新医药、
高端装备制造、造纸机械等产业。到 2022 年,实现高端纺织产业
主营业务收入 50 亿元,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100 亿元。
第三节 全域协同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整体
部署,打破区域、产业和资源配置等要素分割,大力发展全域协
同的县域经济,坚决避免低端重复建设、同质竞争,推进产业差
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系统
谋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展新旧动能转换新空间。
滕州市。围绕走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前列,全面打造现代产
业强市、生态文化名城。着力推动工业主导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服务业比重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优势产业的集
聚效应和引领效应更加凸显。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及高端煤化工、
—16—
机械机床、锂膜新材料、玻璃深加工、食品轻工、精品旅游、现
代金融等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
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 2022 年建成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
料及高端煤化工、机械机床产业集群;玻璃深加工、食品轻工产
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 130 亿元;旅游消费总额突破 100 亿
元,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
比重达到 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以上。
薛城区。立足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定位,打造鲁南产业集
聚中心、商贸休闲中心和全国现代物流重要节点,积极培育教育
文化、医疗卫生两大高地,发挥铁公水交通优势,加速生产性服
务业膨胀规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培植
壮大薛城能源、热电多联产两大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重点发展
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力争到 2022
年,实现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主营业务收入 200 亿元、机械制
造主营业务收入 40 亿元、食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30 亿元。
山亭区。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
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目的地。重点发展旅游服务、医养
健康、食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
电子商务等产业。力争到 2022 年,实现食品加工主营业务收入 200
亿元、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 700 兆瓦。
市中区。加快建成城市转型示范区、中心城区东部核心区、
全市商贸中心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医药医疗器械、环保水处
—17—
理剂等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建材、煤电产业。力争到 2022 年,实
现纺织服装主营业务收入 200 亿元、新型建材主营业务收入 100
亿元,环保水处理剂产量 100 万吨,打造全国最大的环保水处理
剂生产基地。
峄城区。打造区域新型工业化创新基地、生态休闲特色游目
的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整合
旅游资源,推进冠世榴园风景区 5A 级提升,做强“冠世榴园·匡
衡故里”旅游品牌。重点发展石榴“新六产”、纺织服装、高端轮
胎等产业,培育壮大绿色建材、煤电循环产业链等产业。力争到
2022 年,实现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60 亿元以上,橡胶轮胎
主营业务收入 100 亿元。
台儿庄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充分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发挥古城溢出效应,实现服
务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高端纺织、新能源等产业,
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等产业。力争到 2022 年,旅游业
接待游客超过 1600 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突破 120 亿元,高端纺
织主营业务收入 50 亿元以上,新能源产值 100 亿元。
第四章 转换重点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要抓住全球新一轮技术
革命带来的重大发展契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
—18—
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重点,以工业振兴为
突破口,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重点突破,推动传统产业凤凰
涅槃、浴火重生,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节 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
密切关注国内外科技、产业发展最新变化,加快互联网、大
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
速崛起、重点突破,培育壮大新动能主体力量,促进“无中生有”
“筑巢引新凤”,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动新一代
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应用,构建泛在互联融合智
能安全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到 2022 年达到 300 亿元。突破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
展集成电路封装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引线框、气体
树脂、金属丝等产品;快速做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规模,大
力发展标准陶瓷封装、金属圆壳封装、无引线载体封装等,建设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实验基地。壮大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提升
背光、显示和照明等产品技术研发水平,拓展 LED 背光和显示屏
等系列产品,开展 OLED 液晶显示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加快培
育、扶持 OLED 液晶显示上游配套产业,逐步形成超薄基板、柔性
—19—
基板和导电基板等上游配套产业集聚。构建高端软件体系。围绕
研发设计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服务智能化等
方面,大力推进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研发,壮大产业规模,
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软件企业,加快全市软件产业领域资源整合,
升级软件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软件企业业务开发提供完善服务。
拓展大数据融合应用。以智慧枣庄建设为契机,依托鲁南大数据
中心等龙头企业,建设继济南、青岛之后省内第三个一级节点。
推动科技研发,培育骨干企业,加快打造“十六朵云”,推进大数
据在政务、农业、商贸、物流、民政、教育、医疗、交通、旅游、
质监、警务、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领域的综合应用,打造
“100 个应用场景”。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和枣庄大数据产业优势,
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建设京东·枣庄国际闲置
品循环链示范区,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完善云计算产业链,构
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积极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
试验区。
专栏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建设内容
大数据与云计算:鲁南数据中心、兖矿鲁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
预警与救援指挥信息平台、滕州市大数据中心、滕州高铁新区智慧城
市、华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光电产业化项目、鲁南网络经济产业
园、山亭区智慧国家生态功能区、枣庄台儿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
互联网小镇、枣庄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智能云、中移铁通智能产业园
区
新型显示:洪海光电集团智能显示屏制造、维信诺 OLED 柔性电子
—20—
器件
互联网+:万家跨境电商、滕州电子商务及青年创业大厦项目、伟
伦电商、闽商亿汇电商物流项目、骏明光电年产 2400 万芯公里建设项
目
集成电路:汉旗科技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汉旗科技半导体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建设项目
共享经济:京东•枣庄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项目
地理信息:中国铁塔4G/5G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高端装备产业。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突破关键技术
与核心部件,提升综合集成水平,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
基地。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到 2022 年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
收入比重达到 5%左右。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立足现有高
端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推进产业智慧化,重点发展机器人制造业。
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开展机器人设计制造、
系统集成、试验检测等共性技术和机器人本体、传感器与驱动器
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发展搬运、喷涂、焊接等作业领域工业
机器人,危险环境探查、安全防护等特殊领域专用机器人,家政、
医疗等领域服务机器人。打造高端数控机床基地。推进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机床制造融合发展,鼓励机床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核心部
件、与知名公司技术合作、增资控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进
军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大力发展高精度数字化测量仪器和数控刀
具及主轴、齿轮、丝杠、刀架等关键功能基础部件,形成主机、
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等完善产业链,促进机床行业向高端化、
—21—
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打造国家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培育
发展 3D 打印产业。以民用 3D 打印为切入点培育壮大消费级 3D 打
印产业,初步形成 3D 打印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向高端民用 3D 打
印和工业级 3D 打印方向升级。重点推进 3D 打印与化工新材料、
特种水泥材料和高端数控机床融合发展。鼓励机床龙头企业研发
3D 打印增材技术,与减材技术优势互补,推动产业改造提升。
专栏 2 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建设内容
人工智能:兖矿鲁化“红外眼镜”技术在化工设备巡检应用项目、
山东科锐新材料科技公司 3D 打印机及新材料生产线
智能制造:滕州中小型数控机床和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康
道智能装备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研发及产业化、华能电缆军民两用防
鼠防蚁电缆扩产、普鲁特智能制造单元示范基地、中科博联智能环保
产业园、华矽微电子 ECP 工艺模块制造、腾龙精线集团不锈钢智能制
造产业园、威达重工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制造、华颂北理智能科
技精密微细结构智能装配线、山东中遥无人机生产研发基地、枣庄三
维无人化智能包装生产线、枣庄鑫金山智能机械院士工作站试验示范
基地、瑞隆机械生产车间自动化技改项目、台南铸造产业园
动力机械:银翔奔彭车业年产 15 万辆三轮摩托车项目、国宁新能
源车辆项目、圣邦年产 50 万套电动三轮车配件项目
装备核心零部件:正威集团产业小镇、威达重工年产 15 万吨中高
档数控机床耐磨损精密件、金正实业高端铸造项目、福尔德汽车年产
300 万支减震器、泰德机械年产 20 万台新能源车辆气压盘式制动器、
亿和年产10 万吨精密铸件
农机装备:腾拖农业装备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常发工贸
—22—
年产 1 万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技改项目、枣庄海纳科技高端农业装备
制造项目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突出新能源新材料基础性、先导性、战
略性作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
链,建设省内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到 2022 年,新材料
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 亿元,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 20%
以上。大力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实
施能源开发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提高非水可再生能源
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生物质供气供热、生物质与
燃煤耦合发电、太阳能光热、光伏产业等,推进新能源多产品联
产联供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快速做强锂电新能源。推进锂
电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形成锂电材料—锂电池—控
制系统—检测检验—锂电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重点抓好正极
材料、负极材料、锂电隔膜、电解液等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夯
实发展基础,助推锂电产品融入高端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条,建成
国内重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鼓
励特种玻璃制造企业研发科技含量高的艺术玻璃、丝印玻璃、立
体彩镜玻璃、防弹玻璃、磁控镀膜玻璃等高端产品,建成全国最
大的玻璃深加工产贸基地。优化发展纺织新材料。重点发展多组
分、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研发各种多重复合无纺布、医疗卫生
用材、特殊装饰用纺织品,打造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
光纤新材料。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光纤光缆、光纤拉
—23—
丝和光纤预制棒等项目建设,打造从光纤预制棒生产到光纤拉丝、
光纤光缆生产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建成江北地区最大的光纤基
地。
专栏 3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建设内容
非水可再生能源:滕州中科蓝天新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滕州中
科福德新能源产业园、中科生态发电二期、枣庄盛运生物质电力公司
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山亭区生物质—燃气分布式热电联产、费曼“能
源+农业+环保”多能互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盛运环保静脉产业园项
目、峄城区 50MW 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峄城区丰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热电联产项目、中电新能源生活垃圾发电、王晁污泥焚烧发电扩建工
程、王晁生物质发电二期项目
新能源动力电池:滕州锂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材科技锂
电池隔膜(一期)建设项目、中材科技锂电池隔膜(二期)建设项目、
吉朋科技电动自行车制造、中通海汇德充电桩基地建设项目、力信(山
东)新能源制造基地项目、华亿比科年产 4GWH 动力锂电池(组)智能
制造扩建项目、丰元锂能年产 1 万吨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材料、丰元
锂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东)、
精工电子年产 8 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分布式电源:滕州高铁新区供热制冷、润恒光能二期项目、山亭
区新能源产业领跑基地项目、星球 60MW 光伏发电、阳光博士分布式太
阳能结合空气能谷电储能采暖系统项目
无机非金属材料:滕州玻璃深加工产贸基地、元凯实业可曲面
超薄玻璃项目、滕州亚硅科技新材料项目、三兴高岭土绿色轮胎用纳
米粘土 505 产品的研究及产业化、东泰源石膏科技公司 GRG 新材料项
目
—24—
光纤新材料:枣庄东方光源棒纤缆产业基地
生物基材料:中材科技北玻院年产5万吨特种树脂项目、恒仁工贸
年产6万锭纺纱项目、明杨生物科技胶原蛋白基大分子生物应用材料与开
发项目(人造皮肤)、正凯纺织年产20 万高档新型锭特种纤维混纺纱、丰
源集团年产60 万立方米特种定向刨花板、润泽肠制品衣肝素钠生产线、
联润色纺功能性生态环保精品纱中塑泰富可降解聚烯烃热收缩膜生产项
目、汤姆科技年产15亿包(片)微环境护理产品
复合材料:中材科技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山东清大银光年产
10 万立方米金属海绵建设项目、富强年产 1.5 亿平方米新型包装材料、
天柱鞋材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山东地平线高性能建筑装饰板研发应用
项目、库仑核孔膜年产 550 万平方米核孔膜项目
医养健康产业。深入实施“健康枣庄”战略,配合做好医养
结合示范省创建工作,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
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积极推进全市医
养健康产业平稳、快速、有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养健
康多元化需求。提升医药工业发展水平。加大创新药物研发攻关
力度,积极开发新剂型和新产品,重点发展以原料药、化学创新
药、化学仿制药和高端制剂为主的化学药,以疫苗与诊断试剂等
为主的生物药。围绕家庭和个人医疗、保健、养老需求,发展数
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可穿戴医疗装备、医用机器人等
新型医疗器械设备。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加快推动中药创新药的
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医疗
耗材和康复保健器械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医疗器械产业化水平。
—25—
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鲁南山区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健康
医疗与养生养老融合发展,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鼓励有条
件的医疗机构向养老、康复、养生服务延伸,支持社会力量开办
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个性化、多层次医养服务产品,开展各类医
养结合产业试点。鼓励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推动传统家政企
业拓展健康养老服务新领域。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
健康服务产业,推进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医药物流等第三方服
务规范发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健康医
疗大数据中心。
专栏 4 医养健康产业重点建设内容
生物制药:中铭实业年产 3 万吨赛克(THEIC)高端医用材料、威
智中科固体制剂、益康药业化学药物优势晶型、泰邦生物年产 6000 吨
单采血浆站、万邦赛诺康肝素钠、杰诺生物酶生物制剂、威智百科手
性制剂、威智百科液体制剂成果转化、威智百科粉针剂或冻干粉生产
线
高端医疗器械:华杰豪医疗器械、海王康力医疗器械产业园、盖
瑞银河微环境护理
医疗养老联合体:北大枣矿医院医养联合体、枣庄市中医院北京
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心、枣庄医养康复中心、枣庄康复医院、滕州市骨
伤医院养老康复区、滕州民生养护中心、滕州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薛
城区医养结合中心、薛城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山亭区银光福源健康养
老中心、山亭区冯卯镇养老康复中心、枣庄禧源老年托抚中心、枣庄
甘泉养老康复中心、市中区仁慈老年托养康复中心、市中区颐源养生
养老产业园、市中区永安镇中心卫生院扩建养护院、峄城区福兴康复
—26—
托老中心、峄城区仙山医养园、台儿庄区涧头集镇中心卫生院医养结
合康复中心
智慧医院:枣庄市中医医院二期、枣矿医院新院
中成药生产:华润三九中药颗粒剂产业基地、东仁阿胶生产基地
医药流通:苏鲁海王医药物流中心
第二节 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构建新动能
加快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焕发生机活力,推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形成动能转换新力量,促进“有中出新”
“老树发新枝”,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
高端化工产业。以园区化、链条化、智能化为方向,坚持创
新、安全、环保、质效联动发展,加快优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建设高端化工产业强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集约集聚发
展水平。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巩固提升我市在国家化
工产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产业园、薛城能
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发挥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
化基地等平台作用,推进鲁南化工聚甲醛和聚碳酸酯、潍焦薛城
能源苯酐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完善化
工园区产业升级与退出机制,全面推动散、乱、危、小化工企业
进园入区。利用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
—27—
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拉长
煤气化产业链。发挥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推动煤气化
产业链向下游、终端产品延伸,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重点在特
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工程塑料、前沿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
料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链。提升煤焦化产业链;延伸焦炉
煤气、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推动产品结构从初级产品向甲醇、
芳烃、精萘、碳纤维等深加工产品转变。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链。
发挥骨干企业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草酸下游产品、绿色水处理剂
产品、煤基医药中间体,推动全市精细化工产业优化升级。
专栏 5 高端化工产业重点建设内容
煤气化:兖矿鲁南化工年产4 万吨/年聚甲醛、兖矿鲁南化工原料
结构调整项目、兖矿鲁南化工气化技术升级及配套新材料项目、兖矿
鲁南化工30 万吨/年醋酸加氢制乙醇、利赢生物科技年产 30 万吨生物
有机肥
煤焦化:山东潍焦集团鲁南高端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振兴
炭材 4 万吨/年超高功率电极材料、振兴能源年产 20 万吨变性蒽油、
盛隆化工 300 万吨焦化及配套煤气综合利用项目
精细化工:泰和百万吨环保水处理剂生产基地、泰瑞精细化工
科研平台:中科院滕州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上海
中科绿碳化工中试基地项目
现代高效农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农业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
—28—
环境友好的路径模式,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
区,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引领全国农业农村现代
化发展。重点发展农业“新六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开发农
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林牧渔业与加工、流通、旅游、文化、康养
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
链重构”,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新
六产”发展格局。依托祥和乳业、大宗生物、盈泰食品、莺歌食
品等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加工转化率;做大做强马铃
薯深加工产业,举办好全国马铃薯科技文化节。大力发展特色高
效农业。全面提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进枣庄(峄
城)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定
制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建设农村电商、云农场、冷链物流
等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促进农业特色产
业做大做强。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
境技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发展,
实现“种养结合、以养促种”,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发
展绿色农业。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实施水肥一
体化、耕地质量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推行高效生态
循环种养模式,抓好秸秆全年全域禁烧和综合利用。提升农业经
营服务水平。深化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
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
—29—
理、品牌化营销。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
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发展多元化农
业生产性服务,完善农资购买、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
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专栏 6 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建设内容
农业新六产:滕州马铃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渔业示范园、
鲁班小镇、云岭田园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张汪元宝枫特色产业项目、
枣庄健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蟠龙河现代农业公园、农益农业科技国
家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山亭国家级甘薯产业示范园区、枣庄之信农
副产品贸易博览城、冠宇食用菌标准园、峄城国家级核桃产业示范园
区、榴园镇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项目、峄城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
区、海石花蜂业石榴系列产品及蜂产品深加工项目、榴兴农业 1000 亩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大安村渔光结合项目、峄城大枣产业示
范园、台儿庄区益多多蔬菜产业集群项目
智慧农业:滕州市丰谷云农科技示范园、滕州马铃薯省级农业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滕州马铃薯价格指数中心、山亭电子商务云谷建
设项目、汇融食品 100 万头/年高端精细自动化生猪屠宰分割加工项目
冷链物流:滕州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续建工程、滕州冷链物流鲜
切菜加工项目、万佳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项目、嘉运牛羊肉深加工及冷
链物流项目
农产品深加工:今缘春酒业迁建项目、枣庄银牛面业年产 30 万吨
面粉项目(三期)、弘高年产 15 万吨果蔬及鱼类罐头食品项目、森乐
年产 3 万吨糕点食品项目、亚太石榴酒、穆拉德石榴产品研发项目、
中储粮农产品深加工
交易平台: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中国(峄城)石榴系
—30—
列产品交易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生产经营
机制,打造特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到 2022
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5%以上。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发挥
“互联网+文化”的资源整合、跨界融合功能,推动文化创意、
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信息产业、旅游业、现代
农业深度融合,注重创意创新,支持广告、设计、数字技术、动
漫、游戏制作等各种形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规划建设文创公园,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推动传统文化传
承创新。深入挖掘墨子文化创新精神和鲁班文化工匠精神,围绕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墨子鲁班品牌”,办好墨子科技文化节、
鲁班科技文化节,举办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国学系列公开
课;实施墨子纪念馆、墨砚馆、鲁班纪念馆升级改造,打造“一
塔六馆”古滕文化旅游集聚区;开发鲁班锁等文化创意产品。全
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彰显具有
时代特色的枣庄精神、枣庄气质、枣庄力量,打造最靓丽的城市
名片。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统筹推进
“魅力长河”“美丽长河”“经济长河”“共享长河”建设,构筑彰
显鲁风运河风采的文化生态经济长廊,支持台儿庄、滕州打造大
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大运河文化综合展示区。弘扬“百年
中兴”文化、奚仲车文化、北辛文化、薛国文化、滕国文化,推
—31—
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依托台儿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产品市场,促
进文化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释放活力。改变传统流通方式,大力发
展电子商务、电影院线、影视文化、演出联盟等现代文化流通产
业。推进滕州书展等特色文化市场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
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专栏 7 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内容
重点园区:大运河生态文化经济带枣庄示范区、滕州墨子鲁班科
技文化城、滕州墨子科创园、接官巷古玩文化城、龙腾水街文化创意
园、葫芦套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园、国家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铁
道游击队鲁南红色教育基地、奚公山车文化创意产业园、山亭区文化
创意产业园、山亭银光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峄城
石榴文化创意产业园、台儿庄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台儿庄运
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重点项目:船闸文化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新馆、龙泉文化广场
区域及一塔六馆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滕州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北辛
文化博物馆、滕国故城文化创意创新小镇、张汪枫情小镇、天穹文化
创意中心、薛国故城国家遗址公园、山东衫客微商 3.0 个性定制、中
兴文化产业园、二疏文化产业园项目、峄城古运荷香项目、吴林二十
四孝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运河文化展馆、中兴文化展馆
精品旅游产业。顺应大众旅游时代消费升级新趋势,扩大旅
游产品供给,提升综合服务质量,推进旅游业多元化、全域化、
国际化发展,打响“鲁风运河”品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
—32—
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精品旅游产业增加值到 2022 年达到 330 亿元
左右,游客数量达到 3000 万人次左右。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统筹推进“一核”(台儿庄古城)、“三极”(台儿庄古城旅游区、
微山湖湿地旅游区、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两带”(运河风光带、
环城市游憩带)精品景区协同发展,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独具魅
力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快旅游业由传统景观模式向全域旅
游模式转变。重点推进微山湖红荷湿地·古镇旅游区、冠世榴园、
抱犊崮熊耳山旅游区等争创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丰富旅游新产品
新业态。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生
态、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产业融合渗透,加快旅游服务和
产品创新,延伸提升旅游产业链、价值链。针对不同消费群体,
大力培育低空飞行、温泉滑雪、养生度假、自驾房车等中高端旅
游产品,规范发展老年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节事会展等
各类专项旅游市场。创新旅游产业运营管理机制,加快大型旅游
综合体、休闲度假区、中央游憩区、环城市游憩带建设,有序引
进国内外主题游乐品牌,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深入
挖掘民风民俗,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活
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全域旅游数据平台、全市旅游
产业管理信息平台及大数据平台。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实
现免费 WIFI、信息推送、智能导游、在线预订等全覆盖,建设智
慧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加大高端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精品
民宿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33—
和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全面提升我市旅游品
牌价值和影响力。
专栏 8 精品旅游产业融合重点建设内容
省级旅游度假区:枣庄台儿庄古城区
旅游休闲: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柴胡店梨园特色小镇、界
河鲁班文化风情小镇、羊庄范蠡西施风情园、山亭区美丽莲青湖湿地
生态旅游、山亭区翼云旅游度假区汉诺文化旅游、葫芦套美丽乡村文
化旅游、石头部落、柜族部落、石佛山寨乡村旅游、冠世榴园、张继
乡村爱情园“三园一馆”、杨峪风景区
低空飞行:滕州市通用机场及通航产业园、山亭航空文化特色小
镇、台儿庄沈航通用航空产业园
重大节事:欢乐滕州嘉年华、微山湖湿地红荷生态科技文化节、
墨子科技文化节、鲁班科技文化节、世界石榴大会、中国枣庄台儿庄
国际冬泳节、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
重点项目:滕州国家级荆河湿地公园、滕州董村花汇小镇、微山
湖湿地 5A 级景区创建提升、龙阳运动休闲小镇、滕州鲁班小镇、车文
化特色小镇、山亭区乡村旅游驿站、山亭区徐庄镇休闲漫游小镇、山
亭区冯卯镇传统古村落小镇、山亭区豆香特色小镇、山亭区红色旅游
文化项目、抱犊崮—熊耳山 5A 级景区提升、鲁笔博物馆、仙坛山温泉
小镇、启迪冰雪项目、永安九顶莲花山生态旅游开发、薄板泉生态小
镇、中国(枣庄)石榴盆景特色小镇、中国石榴城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运河湾小镇、冠世榴园游客服务中心及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运河北堤
旅游大道、东方园林 PPP 项目、九星山风景区、黄邱山森林公园、极
地海洋世界、台儿庄大战战地记者史料馆、迁建李宗仁史料馆、马兰
屯祥和鲜花童话小镇、邳庄七彩小镇、袁寨山森林公园及生态环境提
—34—
升
现代金融服务。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申创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使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
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
水平,构建现代化、便利化、普惠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现代金融
服务业增加值到 2022 年达到 100 亿元以上。做大金融支柱产业。
发挥信贷融资重要渠道作用,保持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长合理匹配。
推动银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鼓励农商行、城商行发展特色信贷
业务。积极开拓农业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商业健康养老保险等
险种,推进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在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
生产责任保险、在环保高风险领域强制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
险种试点。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推动保
险投资从债权投资为主,向股权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拓展。积
极引进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高
保险保障水平和融资增信能力。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加快完善金
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和
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进行金融业务流程改造和产品创新。积极发展养老金融、
教育金融、文化金融、旅游金融、农村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规
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型金融业态。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大力推动企业股份改制,引导支持符合条件
的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省内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35—
挂牌等方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
道。力争 2020 年末,全市完成股改企业 200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30 家,不少于 5 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鼓励农村产权、能源环境、
文化产权等交易场所建设,拓宽覆盖范围和交易品种。积极推动
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可转债、双创债等
债务融资工具创新产品。推动提升国有资产、基础设施、金融资
产、企业资产等证券化水平,将实体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本竞争优
势。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作用,优化外部投资环境,
以互联网小镇为载体,全力招引各类基金公司、私募投资机构及
各类资本运作团队、人才入驻办公,通过本地培养孵化、外部项
目引进、资本和人才整合等手段,逐步打造枣庄基金小镇。
专栏 9 现代金融重点建设内容
枣庄基金小镇、枣庄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滕州高铁新区基金小镇、
滕州市县域普惠金融综合试点、薛城区双创普惠金融试点、山亭区绿
色金融中心、山亭区精准扶贫普惠金融试点、市中区双创普惠金融试
点、峄城区双创普惠金融试点、台儿庄区旅游普惠金融试点、枣庄高
新区金融中心、枣庄高新区科技金融试点
第三节 化解过剩产能置换形成新动能
按照“破中有立”原则,把去产能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首要任务,探索建立市场自动出清的长效机
—36—
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产业转型升级。
明确去产能重点。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短期和长期、存量
和增量、供给和需求关系,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化解过剩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去产能力度。煤炭煤电。立足煤炭、延伸煤
炭、超越煤炭,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压缩煤炭生产规
模,积极引导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赋存条件差、环境污染重、
长期亏损的煤矿产能有序退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
高行业集中度;支持枣矿集团转型发展,到 2022 年主营业务收入
超过 2000 亿元;规范建设煤电项目,淘汰一批落后煤电,确保实
现煤电机组结构调整预期目标。玻璃水泥。按照国家、省统一部
署,严格控制普通建筑玻璃新增产能,重点突破超薄、高强、无
碱、镀膜、高透光率等高性能产品关键技术,促进生产和精深加
工一体化发展;加快水泥与装配式建筑融合发展,发展新型建造
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水泥预制构件、水泥非烧结承
重制品等定制水泥制品;发展油井海工水泥、速凝早强水泥、耐
冷耐热水泥、高镁低收缩水泥、高强水泥、低碱水泥等特种水泥,
推动水泥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和延伸发展。
优化去产能路径。综合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分类施策、
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引导企业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坚决遏制过剩产能扩张。严格执
行国家、省关于产能过剩行业投资管理规定,严禁产能严重过剩
行业新增产能;加强市场供需趋势研判和信息引导,防止新兴产
—37—
业一哄而上、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行业。加
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
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
安全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项目,重点跟踪加快淘汰;持续抓好
重点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对不达标企业、设备和生产线
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依规强制关停。
第五章 动力支撑
第一节 创新驱动,增强动能转换动力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是第一资源,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
模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政
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
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
体。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实施产业关
键共性技术攻关。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重点突破和示范应用。
着力打造一批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拥有高端品牌产品的领军企业,
壮大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培
—38—
育一批市场潜力大、跳跃式发展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实施
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支持大型企业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
道,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开展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
计划。
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面向产业
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
我市重点产业联合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鲁南产学研协同
创新示范区,集聚众智、集成要素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试验田、
桥头堡。加快推进浙大山东工研院建设,设立产学研基金,成立
产业发展公司,建成浙大工研科技产业园。统筹推进中科院化工
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
南研究院、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高新技术
产业研究院、孵化器 2.0 科技创新产业公园、启迪之星孵化基地
等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
区,探索并形成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
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破解绿色发展、可持续
发展瓶颈,使科技创新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升。
加快人才智力聚集。制定《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
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
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强化人才对新旧
动能的支撑作用。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新引进“”
—39—
“”“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 100 人以上。打造“智汇枣
庄”品牌,广泛开展城市行、高校行、故乡行活动,按产业领域
组织高端人才专场对接,搭建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平台,吸引更多
高端人才来枣创新创业。推行“枣庄英才计划”,注重发挥本地高
端人才的引领作用,将全市各类人才工程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加
大统筹力度,改进评审方式,提升人才工程质量效益。落实“人
才绿卡”政策,制定《枣庄市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暂行办
法》,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全方位提升人才服
务水平。
健全科技成果转换机制。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完善区域性、
行业性技术市场,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成果交易,打造链接
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创新网络。深化科技
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激励评价制度,鼓励事业单位
人员在职创办科技型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完
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到 2022 年,全市规模
以上企业建有各类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 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
术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积极
创建全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
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军民产业、科技、人才、基础设施
和军队保障社会化等方面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
益的融合发展格局。贯彻落实枣庄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强
—40—
化军地、军民联合攻关,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打造一批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
专栏 10 创新领域重点建设内容
创新创业平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 “”
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浙大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
院、北京理工大学鲁南研究院、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京东
国际闲置经济学院、枣庄孵化器 2.0 科技创新产业公园、启迪之星(枣
庄)孵化器基地、启迪智慧工业小镇、丰源山大新能源研究院、峄城
坛山总部经济服务中心、蟠龙小镇创新创业产业园项目、枣庄高新区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成果转化平台: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中科院化工新材料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济南大学台儿庄技术转移中心、恒宇纸业国
家级研发平台、科宏纺织高端服饰国际科研生产基地
军民融合:三维钢构山东集成房屋动员中心、华能线缆山东新材
料动员中心、鲁班机械军用工程机械生产、精工电子山东省新能源动
员中心
第二节 深化改革,激发动能转换活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包容创新、运行高效、审慎监管、
法治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尊重
市场作用和企业主体定位,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
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
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41—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机构改革力度。按照十九大精神
和中央、省部署,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
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进一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现行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定等
全面清理,推进立改废释,加快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能。坚持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确保审批行
为严格依法、公开透明。开展新兴经济领域管理权责重心下移试
点,将部分有利于促进动能转换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依法下放。
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
革,实施“多证合一”,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厘清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探索实行审批监
管分离,审批权相对集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适应新技术、新
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降低准入门槛,创新监管模式,
完善快速服务响应机制,建立支持新兴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发展
壮大的生态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查询使用信用记录
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领域、各环节,完善跨区域、跨部门、
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改进优化政务服务。
规范行政程序、行为、时限和自主裁量权,提高政务公开水平,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
商环境。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
理”、联审联办、全链条办理。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清理和
规范政务服务涉及的各类认证、评估、检测等中介服务项目。健
—42—
全法治保障体系。全面清理制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
规范性文件,加快出台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社会信用、科技成
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能源节约、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规范性
文件。加强新设行政许可审查论证,开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建设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
统,实现互联互通。完善市场竞争和消费环境。推进国有企业和
民营企业同等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健全
市场监管机制,着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严厉打击虚假宣
传、制假售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
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持源头
治理、依法治理、创新治理、综合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农产
品等重要产品监督管理,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消费者维
权能力,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发挥国有企业在动能转换中的引领带动
作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提高国
有资本配置效率。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
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分类分层推进混合
所有制改革路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建立监管权力清
单和责任清单,改组组建交运、水运、城市水务、金融服务等国
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确立国有企业法人主体地位,建设有
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规范
董事会建设,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
—43—
止流失监管,改进内部流程管控刚性约束,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
究机制。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发挥民营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
支撑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对接“鲁民投”
等民间资本投资平台,发挥其资本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加
大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激励力度,支持民营资本通过
资产收购、产权受让、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混合所
有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
改制三年行动计划。按规定落实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产业升级
等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
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双升”战略。继续清理规范涉企
收费行为,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制度性成本。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促进知识、技术、
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充分发挥其放大
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政府信息
公开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资源性产品、垄断行业等领域要
素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落实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措施,
实行网运分开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
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通过规划布
—44—
局、技术标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创新政府投资方式,发挥基础
设施建设基金、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健全 PPP 模
式制度,推行代理制度,建立合理投资回报和多样化退出机制。
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推进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注入优质资产、
引入战略投资者、存量资产证券化,提高对地方重大项目建设的
支撑能力。增强市级金融控股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加
强团队建设,承接运营政府投资设立、整合的股权投资基金,探
索构建涵盖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担保、PPP 基金、不良资产处置、
并购重组基金、跨境科技金融平台、夹层基金、过桥接续基金、
企业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以及银行、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业态的
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展债券投资、受托
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管理、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和资产证券化等创
新试点业务,支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间资本投融资控股公司。
创新绿色发展机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
度,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落实主
体功能区战略。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
作用,科学划定“三线三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永久基
本农田红线、农业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城镇空间),加快推进“多
规合一”,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区(市)层面精准落地。加
强减排降耗治污。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健全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严
—45—
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实施全链条水污染防治,加大土壤
污染管控修复力度;在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的前提下,加快散煤污
染治理;加强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废物安
全处置能力;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正
确导向,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工艺绿色化升级和产业园
区循环化改造;开展碳市场相关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部署,积极
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发展低碳生态
经济。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
筹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产城融合,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边界;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
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
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建筑
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加快海绵城
市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
农村水、电、路、气、暖、信息、环卫、排污等基础设施改造升
级。探索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模式。
坚持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引导农村新
型社区和新农村有序建设。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厕
所革命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46—
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形
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发
挥好群众组织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持续
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经济
增幅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第三节 扩大开放,释放动能转换潜力
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完善法治化、国
际化、便利化的开放环境,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形成全面开
放新格局。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大引强。围绕“四新”“四化”
产业培育,面向国内外 500 强、行业 100 强、知名央企省企和大
型民企,做好项目谋划,集中力量招引对枣庄新旧动能转换具有
支撑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达到“引进一个、
带动一批、辐射一片、配套成链”的效果,提升产业发展的水平
和档次;全力支持兖矿、华电、中烟、中联等央企在枣庄新上项
目、加快发展。面向重点区域。瞄准京沪、江浙、港台等境内外
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积极拓展欧美澳发达国家,
形成境内“立足鲁南、承接京沪、对接江浙粤”、境外“突破港台、
开拓欧美澳”招商大格局,力争招引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态、新模式项目。创新招商模式。实施精准对接、登门招商,提
—47—
高招商成功率;推动产业园区整体招商,通过承建方自主招商、
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模式,实现政府和园区管理方衔接协调、
共赢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实行市级领导带队招商,建立健
全跟踪考核、回溯奖励机制;鼓励各区(市)、市直各部门建立“内
外资联动”“外资外贸联动”招商机制和“一把手”走访责任制;
积极培植企业境外上市,拓展利用外资方式和渠道;立足国家产
业政策、枣庄产业基础和当前项目落地需求,以补链强链、促进
集聚、集约用地、培植财源为目标,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
建设、功能化配套、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营、物业化管理”的
要求,在园区建设一批以工业楼宇、工业厂房为主要开发内容的
工业小镇,推进创新型、成长型制造业项目和生产服务业项目入
驻运营、成长壮大。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充分借鉴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
经验,依托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体
制机制创新。加快青岛港枣庄内陆港区建设,积极申建海关特殊
监管区域,推进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延伸服务功能。全面实行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外商投资企业事中事
后监管,探索“无感知”和“低感知”监管方式。推行“服务大
使”制度,加强重点外资企业点对点直通包办服务。扩大服务业
对外开放,根据国家、省统一部署,落实育幼养老、建筑设计、
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有序放开准入限制。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
—48—
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实现优质优价、优进优出。
鼓励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品牌产品出口,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
范基地,搭建会展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开拓
新渠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扩大金融、文化、旅游、建筑、软
件、研发设计、中医等服务出口。深入开展外贸“双唤”行动,
唤醒已备案无实绩企业,唤回外贸业绩外流企业。培育外贸新业
态、新模式,完善监管制度、服务体系和政策框架,支持跨境电
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健康发展。实施更加积
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等
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创新区域开放合作模式。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能源资源、商贸物流、人文交流等交流合
作,加快推动煤炭、水泥、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等传统产业“走
出去”,拓展对外合作空间。依托高铁便利和产业基础等优势,融
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强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其他城市
在特色园区、文化旅游、研发成果、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深度对接
融合。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挥临边优势,提升产业根植
环境,利用山林、运河、文化资源等优势,强化与淮河生态经济
带城市联动发展。
第六章 转换保障
—49—
第一节 夯实基础设施保障
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方向,提高智能化、网络化、
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安全坚
固的综合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枣庄支线机场、滕州和台儿庄通用
机场建设,构建“一支二通”民用机场布局;实施枣庄市城市轨
道交通项目,推动十里泉电厂运煤专线迁建、枣庄铁路物流园铁
路专用线建设;实施枣木高速公路东延段、枣菏高速枣庄段、新
台高速枣庄段建设,推进京台高速扩容,以及 S345 枣济线、店韩
路、郯薛线、S103 济枣线改建和 S234 沂台线南延、S343 山亭城
区至北庄改建项目,完成“七纵八横三连”干线公路网布局;实
施京杭运河升级扩容,建设万年闸复线船闸工程、京杭运河枣庄
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形成以京杭运河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河
航道网;推进台儿庄港区马兰屯作业区与涧头集作业区、峄城港
区魏家沟作业区、薛城港区薛城作业区、滕州港区滨湖作业区与
西岗作业区等港口工程及配套航道工程建设,形成“一港四港区
六作业区”的发展格局。
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庄里水库建设,推进马河水库、周
村水库建设,实施城郭河、十字河、蟠龙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
“碧水绕城”工程,依托南水北调工程,串连起黑峪水库、蟠龙
河、凤鸣湖、龙潭水库、宏图河等水体,贯通城市水系,打通城
—50—
市“脉络”。推进山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施山东特高压枣庄段
输变电站、山亭 1000 千伏特高压和峄城 500 千伏输变电项目。
第二节 健全政策环境保障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集中释放财税、金融、土地等制度红
利,为动能转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健全财税政策。遵循财税改革方向,强化税收引导、财政激
励功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完善税收激励机制。
按照国家、省部署,选择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
点行业(项目),先行先试临时性的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建立健全
“飞地”项目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享制度,引导生产力跨区域
布局;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激励
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
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 8%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科技人员转
让科技发明、专利技术等,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能准确计算财
产原值的,由税务机关依法核定财产原值;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
技成果给予个人的股权奖励,可在 5 年内分期缴纳,符合条件的
也可选择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加大财政奖励扶持。经国家认定
的高新技术企业上交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由企业所在地政府
在当年地方财政受益增量范围内,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争取国家、
省支持探索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51—
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中央、省适度核增
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等支持首台(套)重
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研发和首批次新材料研发、检测评定、
示范应用体系和政策,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创新产品研发应用
的政府采购政策。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支
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互动,聚焦
“四新”促“四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吸引扩大民间
投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参与全省性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
加快推动市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的设立,对接省级母基金,加大
对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支持和引导力度。
创新金融政策。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和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
融资源配置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和薄弱领域倾斜,推动金融服务
普惠化、绿色化发展。增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发挥政府股权投
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健全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的
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完善退出机制,在股权
质押、产权流转、风险防控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与国家新兴产
业创投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的合作机制,促进市内创
新型小微企业加速发展;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集中统一的不动
产权益抵质押登记平台;推动发展小微金融,鼓励银行机构设立
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和专业支行,支持小微企业到区域股权交易市
场挂牌,改善对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服务;在确保依法依规、风险
可控的前提下,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52—
区块链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支
持中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融资工具,提高直接融
资比重。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发展。支持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
或特色分支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绿色债券、
绿色基金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型金融业务;将企业环境信
息纳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金融机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
据;鼓励在人民银行备案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开发针对环境友好
型企业的专属信用评级产品,并将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中推广应
用;发挥能源环境等交易市场平台作用,发展排污权、用能权、
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类交易以及相关融资工具;通过专业化担
保和增信机制,对在环境信用评价中达到良好和诚信等级的非“两
高一剩”工业企业,逐步引导扩大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投放;探索
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完善土地政策。坚持长远结合、生态优先、集约利用的原则,
精准实施支持动能转换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资源使用保障,提
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有条件的区(市)
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再利用;对城区老工业区综合改造项目,
利用原有工业用地发展符合规划的服务业,涉及原划拨或土地使
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
式办理用地手续;支持在工业园区内探索进行工业地产试点,在
不改变功能和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对标准厂房、国有建设用
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符合规划的相关产业可以混合用地,允许同
—53—
一地块或同一建筑兼容多种功能。支持国有划拨土地上已经登记
的存量房地产依法转让。鼓励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按照城乡规
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条件自行开发或联合开发;除规划为商业、商
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外,土地现状用途与城乡规划不一致的,经
市、区(市)政府批准,可以采取协议方式按规划用途办理出让
手续;原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或者划拨决定书规定的改变用途予以
回收的土地,经市、区(市)政府批准,可以由土地使用权人按
照规划实施开发。保障新增土地供给。对综合试验区在年度建设
用地指标、农用地转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安排上给予
倾斜;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应保尽保,允许耕地占
补平衡指标在市内调剂使用。营利性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
福利、文化体育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项目用地,符合协议
出让条件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出让底价按不低于拟出让地
块所在区域同类用地基准地价的 70%确定。
第三节 建立体制机制保障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机制,明确新旧动
能转换重大工程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确保规划实施有抓手、
有载体、有成效,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
—54—
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
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党
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重大政策、推进任务落实的工作
机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
党员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
作用;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广泛调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健全推进机制。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规划
领导小组调整为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
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设立市级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重大工程常设机构,负责研究部署和指导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各项
具体工作,协调重点产业发展、“四新四化”重大项目、招商引资
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及政策,督促检查各区(市)、各单位工作推进
及政策配套落实情况;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
构,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依据综合试验区
建设总体方案和省、市实施规划,各区(市)、枣庄高新区要编制
本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行动方案,有关部门要编制九大产业动能转
换专项规划,省级及以上经济开发区要编制完善开发区发展总体
规划,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
大合力。
强化项目推进。按照“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
化”要求,完善项目手续,落实建设条件,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科学策划论证项目。按照新旧动能转换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结
—55—
合重大生产力布局,建立“四新”“四化”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
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注重发挥区
(市)、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专家、第三方机构作用,完善项
目筛选论证程序;建立重大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项目退出和
增补制度,对于新提出的重大项目,经认真组织论证后,符合要
求的及时纳入项目库管理。完善项目管理服务。加大项目前期工
作支持力度,由同级财政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研究论证所
需经费;对重大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首问负责制,全程跟踪
服务、上门服务,帮助完善前期手续,协助解决困难问题,进一
步提高服务效能;强化重大项目信息采集、数据分析、进展监控、
结果评价机制,实现对入库项目管理、推进、监管、服务的全过
程覆盖,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强化监督考核。加强考核奖惩。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
程推进工作纳入各区(市)、枣庄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
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考核监督的重要依据;各部门要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制定针对性
奖惩措施,对重大项目库中项目推进力度大的区(市)政府,在
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土地指标调
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成效突出的
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加强监测评估。适应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
作需要,健全新旧动能转换统计指标体系,为规划实施和政策制
定提供基础和支撑;开展对规划指标、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
—56—
情况的跟踪监测,进行年度总结评估,强化动态管理,确保规划
实施效果。
—57—
—58—
抄送: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
市检察院,枣庄军分区战备建设处。
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 年 5 月 9 日印发
/upload/20180712105692489248.pdf